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浅析我国高等院校学分制面临的问题(一)

浅析我国高等院校学分制面临的问题(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 学分制 存在问题 建议
  论文摘要:本文从我国高等院校学分制实行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试对我国高校学分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症结所在。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从1978年开始在我国各高等院校逐步试行。三十多年来,学分制确实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推动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所需人才。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的种种变迁,高校的学分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难以发挥其优势。基于这种现状的考虑,笔者从我国现阶段高校学分制实施的现状出发,对我国高校学分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找出有效的改革措施和策略。
  
  一、高等院校的学分制
  
  学分制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教学计划,也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学生取得规定的最低学分数为毕业标准。〔1〕而所谓的学分就是高等学校计算课业时间的单位,也是课程难易深浅的量化表示,是学生修读课程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反映。此外,与学分制有关的另一个要素就是选修课。选修课是指高校为学生设置的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或有一定限制的选择的课程,它是学分制的基础,也是学分的载体。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1)设计以学分为基础的标准化课程体系,以学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工作量,以学分为基础确定专业或课程的目标、实施、评估和管理。(2)学生在一定的修业年限内必须修满一定的学分,并且达到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要求,才能准许毕业。(3)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学校可以相互承认某些课程的学分。(4)学生可以中途停学或修学,而学分可以保留和积累,这在学籍管理上充分体现了开放灵活的管理体制。
  
  二、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学分制还不完善,还没有完全摆脱学年制的影响。由于学分制实施的不彻底性和不完善性,导致我国高校的学分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分制相关的制度体系不健全。学分制的运行比较复杂,需要一系列的相应制度协调运作。比如,选课制度、考试考核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教务管理制度等都应配套运作。然而有些高校由于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使之成为学分制顺利实施的瓶颈所在。再加上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最终导致教学管理秩序混乱。〔2〕
  2.教学计划弹性不够。主要体现在:必修课太多,选修课较少,学生选课学习的自由度太小。实施学分制必须同时实施选课制,开设大量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以美国高校为例,美国是世界上在高校开设选修课最多的国家,其选修课在全部课程中所占比例也居世界首位,这正是其成功之处。
  3.选修课质量不高。高校为学生开设的选修课质量不高,表现为教师对选修课备课不充分,上课不认真;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不到位,将其看成是获得学分的便捷手段。并且由于选修课考试不正规,容易及格,学生可以轻易拿到学分,因此,出现了不少逃课、替考、作弊等现象,最终导致选修课的实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4.相关经费的投入不足。不少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一些开设选修课所需要的教育资源无法到位,导致选修课教学质量下降是广泛存在的问题。因经费投入不足产生的相关问题都将严重影响到学分制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学管理环节的有序进行。
  三、对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建议
  
  1.改革现行的成绩管理与学籍管理制度。由于选修制的实施,原有的班级概念模糊,按照原来的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建立综合的成绩管理模式,科学系统地处理好全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学分等各项档案记录,使选修制与学分制的实施井然有序。〔3〕此外,又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入学资格保留、修业年限、退学、修学、复学、毕业时间等都会随时变动,因此,要改革过去死板的管理制度,建立能够适应学分制下灵活多变的新的学籍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