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途径(一)
详细内容
摘 要: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在阐述和谐校园基本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并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推动制度人性化建设、倡导先进的校园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共建校园与社区和谐6方面提出了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高校和谐校园;不和谐因素;构建途径
Abstract: Building a Harmonious Camp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t only to the school’s own development,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Elaborating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featur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ist in a harmonious campus construction factors of disharmony, and from the "adhering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building a united and harmonious leadership to promote the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nature,advocating advanced the campus culture,adhere to the core of people-centered concept,build a harmonious campus and the munity put forward a six camp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a harmonious way.
Key words: Harmonious Camp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actors of disharmony;Construction of approach
社会的和谐,是建立在众多社会基本组织和谐基础之上的。高校是社会基本组织机构之一,建设和谐校园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建设和谐校园不仅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更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教育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1 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思考
1.1 和谐校园的内涵、特征
今天的和谐校园,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出现新任务的背景下,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衍生而来的一个新概念。和谐校园是指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平等、有序、共同的发展,是学校各学科间、各课程间、各部门之间的和谐发展,必须是学生个性、教师生涯的全面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大学校园应当具有的特征是:依法治校、公平公正、文明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环境优良。
1.2 和谐校园的建设要素
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构建秩序和演化秩序的统一。建设和谐校园存在着5个最基本要素,即人、事、物、景和情。其中:人的和谐是是关键;事的和谐是核心;物的和谐是保障;景的和谐是窗口;情的和谐是基础。
2 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中不和谐因素分析
2.1 校园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首先是师生关系的不和谐。表现为:当代大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低,师生关系不密切,师生之间的交往机会少、频率低,互动方式单一,交往的内容局限于学习方面,教师并非学生首选的信任人群,教师并没有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有力支持者和帮助者,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给予了较低的评价。
其次是同学关系的不和谐。表现为同学关系处理不当,自以为是,唯我独尊;一部分同学之间缺少宽容、理解和诚信友爱,表现为冷漠、嫉妒甚至相欺、相残。云南大学发生的惊动一时的“马加爵案件”,就是当今校园同学关系不和谐的一种典型反映。
最后是学校领导与教职工关系的不和谐。有的学校领导不关心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很少与教职工交流、谈心,致使教职工在学校没有主人翁的感觉和思想意识,对学校的发展与前途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出现抵制和对立的现象。
2.2 教育教学方面的不和谐
首先是师资队伍与教学规模的不和谐。高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师资特别是合格师资出现严重不足现象。目前平均1∶16.2的师生比例,导致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加大,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教学质量下降。同时,教师选择就业学校的自由性,势必造成其他学校的师资短缺,从而影响了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影响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
其次是教学要求与办学条件的不和谐。在师资队伍大幅扩招的前提下,许多高校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的要求。比如办公经费不足就是制约许多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另外管理上的不规范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片面化问题也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是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的不和谐。教学计划确定的培养目标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而培养过程的单一性表现为智育被极度强化,德育普遍缺乏实效,体育被流于形式,美育仅被作为点缀,劳动教育几乎被放弃,诚信教育基本缺失,心理健康教育急待加强。
2.3 体制建设方面的不和谐
表现为管理运行机制不科学、政策制度不到位。大学管理从育人的角度来看,应该倡导人本管理,一切从育人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学校管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大学校园中的人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属于社会体系较高层次的群体,对于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多方面素质)参差不齐,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又不是非常科学和健全,导致责任不明确,方法不得当,工作效率不高,办事互相推诿,人浮于事等极不协调、极不和谐的现象。
2.4 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不和谐
①价值取向扭曲,功利思想严重。一些同学把奢靡浪费当作时尚;视放荡不羁为个性,视游戏人生为新潮,称拼搏奉献是“傻瓜”。这些现象给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和谐风气,严重影响高校校园和谐文化的发展。②诚信理念淡漠,诚信行为缺失。目前大学生中的诚信问题比较突出,从平时的弄虚作假到考场抄袭作弊,从虚假信贷到毕业后拒不还贷,这些行为给高校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给社会和谐增加了不和谐的音符。③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贫困学生自卑、内向、封闭,甚至产生对前途没有信心,对社会抱怨,对现实表现不满等情绪。另外激烈的竞争压力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使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之路充满焦虑和茫然,有的学生为了就业甚至不择手段。
2.5 治学风气方面的不和谐
①经济利益驱动校园。许多教师为了增加收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对外兼职兼课上,已达到了影响本职工作的地步,更谈不上教师职业的崇高与奉献。长此以往,必将影响高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②学术评价标准失范。学术腐败是目前严重存在的客观事实,其中学术剽窃现象以及学术评奖、职称评定、学位授予等弄虚作假、不公正行为问题,不仅严重存在,而且愈演愈烈。另外学术道德沦丧、蔑视知识产权等学术腐败现象也严重存在。
2.6 校园与社会关系的不和谐
主要表现为校园周边环境的脏、乱、差,特别是网吧、卡拉oK厅、大小餐馆等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负面影响较大。因交往磨擦或利益纠纷,均有可能将校外祸害与报复引向校内。
3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对策思考
3.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加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高校和谐文化是学校改革发展、师生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高校和谐校园是高校的发展目标也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全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和谐心态。培育、弘扬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高校和谐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优良的传统滋养和谐文化;以先进的观念牵引和谐文化;以一流的业绩强化和谐文化;以正确的导向激励和谐文化;以丰富的形式传载和谐文化。
3.2 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
高校领导班子是高校改革发展建设的舵手,是团结与带领广大师生不断前进、实现高校发展宏伟目标的核心,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高校领导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人才观、群众观,把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领导班子既要有于国于校负责的责任和决心,也要有想干事会干事的能力和素质;既要有开拓创新的朝气,也要有默默无闻、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既要有敢于争取荣誉、追求卓越的强烈进取心,也要有承受压力、砥砺风雨的豁达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