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网络环境下电视编导教学模式的探索(一)

网络环境下电视编导教学模式的探索(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本文就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以电视技术为扭带新闻教育模式的创新和突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角色式教学与学习 电视编导教学的新模式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专业教学,尤其对于新闻传播专业来说。跟上传播变革的新时代。积极开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研究。显得十分必要。这就给我们的高校教学改革探索提出了一个新要求:那就是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改革的复杂性、深刻性、探索性和不完善性。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新模式的设计中,我们认为:一要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二要尊重科学,重视基于先进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发展起来的理论的运用。把这个理论与新的教学模型相结合;三要加深对网络环境的认识。包括对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再认识,对网络技术新功能的认识,对网络环境下师生交流方式新变化的认识,对网络环境下文化形态新变化的认识。以及对网络作为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平台,内容表达新方式的认识等;四是加深网络环境下专业内容不断更新的认识,其中包括专业发展的新规律、新趋势、新问题、新思维的认识;五是对市场需求的重新认识。也就是在市场反馈学生的薄弱点方面入手,改进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六是对已经成型并且在实践中有明显成果教学模式的借鉴,包括国内外的。
  基于以上的原则,我们基于网络环境下《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课堂教学入手,自2005年12月开展基于网上利用《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教改试验研究(广东省“151”工程项目)到2007年4月项目结题,我们主要围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课改试验。主要包括:学习网站的建设、网络学习平台的交流、虚拟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环境下的情境营造、网络环境下的角色体验协作式课程改革等几大部分。其中核心的是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二是从课内、课外实训人手,打造了校内、校外两个实训服务平台。主要包括:通过学校网络进行传播的《广师视频》和通过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机关网站传播的《穗团新闻》,这两个网络视频完全接媒体模式定期播出。其中节目_的策划、组织、拍摄、撰稿、制作全部由学生完成,老师给予具体指导。是课堂角色体验教学试验的延伸。是新闻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两个基本实训平台的基础上,还与社会、市场建立了广泛联系。
  正是有了以上两方面的试验,我们初步建立了基于网络环境下,重视情境创设的角色式教学新模式。
  
  一、基于网络资源利用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二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何克抗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何克抗等提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是: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同时还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教学策略,如支架式教学策略、认知学徒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社会建构教学策略等等。但在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形成不同切实可行教学模式上,还有待丰富和补充。
  如果说何克抗先生所进行的研究是宏观的。笔者进行的研究则是从微观入手,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新闻传播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数学模式;二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环境开展高效地教学与学习;三是结合姜大源教授“工作过程”理论,开展课程改革;四是用角色为学生定位,确定未来工作的角色。这四个问题所解决的核心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把探究式学习与角色体验式学习结合起来,把虚拟体验与真实创作、生产结合起来,把理论、实训和实习结合起来,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策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在实际中真正实现我们教学预期效果,我们把网络环境内涵适当缩小的同时适度扩大了它的外延。我们所说的网络环境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训、实习的所有环境。具体讲,网络环境不再单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齐全的教室,同时它还包括学生宿舍的网络平台、专门的学习网站、专门的网络实训平台、其它一切可以使用的网络终端。其中专门的学习网站可以提供师生实时交流平台、提供教师讲义、课件、学习资源等,并且通过它可以实现与网络实训平台网站、众多学习网站、网络电视的超链接。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技术环境。更重要的还是人文环境。只要我们组织得当,网络上能实现的很多交流形式都是我们传统教学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的教学如果不占领这个空间,不加以利用和诱导,那么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显然是失败的。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能狭隘的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必须让你的课堂教学通过网络在时空上向学生丰富生活的每个角落去拓展,这样你的教学效果才可能得以保证。
  为了让网络和教学的联结不是空话,我们又引入了角色式教学与学习这样一个概念。目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是很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套话,这无形中使学生缺少了一种职业归属感。没有明确定位的人才如何培养,他自己又怎样成材,通过角色教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职业归属感,另一方面明确学生的奋斗目标。给学生学习确定方向,明确定位。那么角色就是定位,准确定位还需要确定具体角色。学生在课堂主要是虚拟角色,常常还缺少具体角色的归属感,但在实训中学生扮演的就是真实角色。真实角色扮演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同学自我尊严和荣誉,关系到自我考核成绩等直接利益,更关系到自我在同学中的形象。有了这样一个前提,一旦老师给了同学一个具体角色,他才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研究角色,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怎样才能把角色扮演好的学习上。如果每个学生都曾尝试作过助理导演、化装师、舞美、灯光、摄像、技术工程师、演员等,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什么应付不了的呢?而网络环境又给同学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开展角色式教学的另一个根据就是同学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贯彻“工作过程”理论。即学生在接受理论的同时更多的是通过动手完成任务或项目去尝试理论的实践意义,而学生在重复尝试不同任务难题过程中,实现技能技巧的有效迁移,而每次技巧与能力迁移的过程又是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成一些陌生的任务。开展角色式教学第三个根据是:角色式教学能更好的开展协作式学习。角色式教学既能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体。同时又是协作者,而一项工作任务、一条片子制作都是多个不同角色协力完成的。这也是角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基点。
  电视编导教学的新模式的就是按照“情境一角色一探究”的模式,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工作过程”理论,通过网络环境、网络资源的利用,把角色式教学与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首先开展的是《电视编导与制作》网络环境的建设与教学试验。
  
  二、《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网络环境的建设与教学
  
  为开展网上教学试验,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按照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建设规范要求,规划设计了《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学习网站。主要栏目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素材(包括文字素材、讲义、课件和录像)、虚拟教学、模拟测试、作品展示(包括学生获奖作品、优秀观摩作品)、相关资源、交流园地、相关学习网站链接、网站帮助、学生注册等。教学讲义和教学课件按章节以模块化、动态性、非线性和扩展性的结构方式组织学习信息,网站中大多数的教学内容脚本和教学课件都是在课程试验组教师多年的教学教案和早期开发和应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并参考相关的优秀教材和课件,重新加工、修改讨论、完善扩充设计形成,其中FLASH动画虚拟教学课件由课程试验组教师自行设计完成。
  1 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的专题教学设计与教学试验
  (1)行动研究计划:按照“151工程”课程试验项目的要求,结合网络教学和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的特点。我们选定了视听思维与语言、现场同期声采访的实施、摄像机调度的方法三个专题开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试验研究。制定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专题教学试验行动研究计划。
  (2)专题教学设计与教学试验: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理论和网络教学特点,我们认真设计了视听思维与语言(4学时)、现场同期声采访的实施(4学时)、摄像机调度的方法(10学时)三个专题教学试验方案。依据行动研究方法和评价研究方法分别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三个专题的教学试验,探索研究了基于网络课堂的“情境・角色一探究”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初步掌握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模式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