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
详细内容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理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引导、强化管理、课堂教育、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增强说服力,扩大影响力;不断探索和谐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把握新规律,探索新途径,创造新思路、新方法,营造新环境,构建新机制,做到严之有道、谨而有力,宽之有度、容而有理。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指导 关系 贴近 和谐 素质
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具体学业与学科的水平,更是其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思想教育工作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校整体工作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和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把对学生顽强意志,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综合素质考核的基本内容。思想教育工作应体现在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外延全面、内涵深邃,具有极强的现实方法论意义,是科学、有效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工作中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道德观念的新变化,深入探索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努力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研究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新的环境、任务、特点和规律,努力探索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运作机制,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加强德育在各学科教学环节的渗透,并融合于学校各项工作中;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带动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1.1 以“三观”培育为中心,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教育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做人之本、素质教育之基,学校应以“三观”培育为中心,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抓关键环节、抓教育契机,形成教育热潮。
1.2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持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空大、载体多、方法新、效果好的显著特点。把课堂教学建设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确立能力培养点和情感教育点,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思想教育目标体系,使思想教育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以学生自律为主体,有效开展学生自我教育
建立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学生组织,检查评比评估制度;使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动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自主策划、自己组织、自觉检查、自我评估。开展师生互评活动把教与学、师与生和谐统一。
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2.1 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
在教育工作中,情景引导法榜样教育法等都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教育环境的日新月异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要创新、内容、机制要创新、途径与方法要创新。
2.2 既要理论学习又要加强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学习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还需要客观实践的有力说明和积极支持,事实更具说服力。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利用假期或者社会实践课程积极投身社会,通过亲身体会,接触和认识了解社会,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增强价值认同度、历史责任感。
2.3 既要加强引导又要强化管理
由于人生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行为习惯具有不成熟性和未完善性,外在影响使学生在心理、认识以及行为上往往具有情绪化、自我中心化和随意化等特点,要进行正面教育,积极引导,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
2.4 既要注重课堂教育又要发挥校园文化作用
继续发挥课堂教育继续作为主渠道的重要作用,还要发挥校园文化导向、育人、凝聚、开发等重要功能。优秀的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密切,优秀的校园文化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