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应用型本科理论课教学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朱权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应用型本科是一种比较新的教育类型,在教学中,既要解决理论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技术的应用和实际的操作。这类本科生的理论教学,首先要对这类学生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在理论教学体现出理论的科学性和价值性。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理论教学 价值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是培养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从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规格、培养层次、服务岗位面向等,与高职学生、其他类型的本科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对应用型本科生的理论课教学,更要从其培养模式出发,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 对应用型本科生要有正确的判断
1.1 求知欲强。这类本科生相对于普通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求知欲望比较强,对成功的渴求更紧迫。对于这类学生的培养,既要使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比较突出和明显。因此,学习的动力不仅来自于学生个人,从应用型本科的特点来看,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外部更为明显。
1.2 职业性大。应用型本科是针对特定的岗位培养直接从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技能,因此,这些本科生入校以来就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性特点,教育的本身也必须注意这种职业性的特点。
1.3 学生差异性小。从入学的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来看,这些本科生的起点大体上是一致的,差距不大,个性与共性比较容易结合,在实施理论课教学上,难度相对比较小一些。
1.4 自律能力强。这些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约束自我,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主动性强,个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标明确。
1.5 理性思考多。本科学生对知识与问题的把握,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更多地对规律性、本质性东西的思考。这种理性思考具有了较强的社会性,这也为本科生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议题。
1.6 管理方法的需求。这类学生对于管理方法的需要,绝对不是单纯的强制手段,一定要处理好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关系。制度关系是针对特定群体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这种管理具有不可对抗性的特征,也是组织文化所必须的,具有外在的强制性;文化管理是通过积极向上的文化,发挥文化的内涵特征,使特定的群体主动适应某种约束的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具有内在的凝聚性。实施应用型本科生教育,就要把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逐渐突出文化管理的主导性。
2 应用型本科生理论课教学的几个结合
针对上述应用型本科生的特点,教育教学的实施也应该存在着差异性,尤其是从理论课教学角度,更要体现其教育规律。
2.1 理论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 在研究应用型本科生理论课如何运用教育的艺术时,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基本准则,即在理论课教育过程中,必须体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理论的科学性是指理论能反映客观的规律,它必须具有规律性和真理性;理论的价值性是指理论对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主要指对人和社会发展在导向、动力、方法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即指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简言之,理论必须是有用的,能提高人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理论的价值性就是理论的有效性、实践性。对于应用型本科生的理论课而言,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教师在充分演绎理论的科学性的同时,也充分展现出科学理论的价值性,理论教育就会对学生产生磁力,就能体现真、善、美的和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