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愉悦学习观的培养策略(一)

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愉悦学习观的培养策略(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理念 化学 愉悦学习观 培养策略
  论文摘要:愉悦学习观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体现的一种学习观念。学生具有了这种学习观,可以维持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具有热爱科学、热爱社会和生活的情感,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地发展。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积极因素,挖掘教材美感、利用化学实验、联系生产实际、选用多媒体技术和进行多样化评价等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愉悦学习观。
  
  让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这是化学新课改坚持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体现了愉悦学习观培养的重要性。
  愉悦学习观是现代学生应该确立的一种新的学习观念。这一观念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满怀信心、充满热情、带着愉悦欢快的情感基调去主动积极地从事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情感,使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饱含欢乐成分的学习活动,能使学习者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和享受,促使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开放、延伸,在轻松愉快中积聚、释放出更强大的学习能量,产生出超越自我的更大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的效率。反之,消极的、抑郁的学习情绪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丧失信心和希望或陷入不适度的焦虑状态有损健康。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和策略,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中学习。为此,我们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提出了如下培养策略。
  
  1 借助多种积极因素,促使学生获取愉悦之情怀
  
  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诸如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授课技巧等各种积极因素,设法使学生进入愉悦的情境状态以获得愉悦情感体验。
  1.1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在于教师。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为此,化学教师应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等手段营造一种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
  1.2 运用语言艺术
  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可以渲染教学的情感氛围,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动情而又拟人化的描述:稍纵即逝的现象――“说时迟,那时快”;剧烈的燃烧――“轰轰烈烈”的氧化。情真意切、生动形象、质朴自然、声情并茂的语言可把教学内容化作一股清泉,浸润学生心田,犹如一座洪钟,叩开学生情感之门。例如,在学习CaCO3和Ca(HCO3)2相互转化的关系时,教师可列举祖国著名的溶洞,引用富含情感色彩的语句:你参观过溶洞吗?溶洞那争奇斗艳的石笋、石竹,洞顶那垂直倒挂的钟乳石柱,洞内那千姿百态的石猴、石狮,你知道它们的形成过程吗?目睹壮丽的天然景观,你了解其中的鬼斧神工的化学原理吗?等等。这些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的思绪,激发起学生探索大千世界奥秘的欲望。学生听了这些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自然就会融入愉悦学习之中。
  2 挖掘教材美感,促使学生感受化学之美感
  
  美的愉悦功能是人人皆知的,化学中的美也不例外。化学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感受,情感上产生美的共鸣,学习上接受美的熏陶,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分展示化学中的美是愉悦学习观产生的一大源泉:美观的教具能激发学习的情绪,成功的实验能创造愉悦的享受,严谨的推理能形成思维的共振,丰富的联想能引起心灵的共鸣等等,这些都在不经意中会带来学生学习的愉悦。焰色反应的缤纷、指示剂的色变、可燃物的燃烧、金刚石的晶莹、金属的色泽、溶液的澄清,可以愉悦学生的视觉;酯的果香、酒的醇香、油脂的脂香,可以愉悦学生的嗅觉;石墨的润滑、甘油的滋润、陶瓷的光洁、玻璃的光滑,可以愉悦学生的触觉。这些美的愉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一种美的享受,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3 运用化学实验,促使学生体验化学之趣味
  
  运用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愉悦情感,是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化学实验现象五彩缤纷,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达到对学习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不断深化,学生就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化学实验,激发学生这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之体验化学之趣味。
  3.1 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化学新课改理念中提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传统的演示实验基本都是老师做,学生看,教师当演员,学生为观众,这样做,学生得不到亲身体验,也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尝试和体验实验中的乐趣。教师可以对部分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变为学生动手的“表演”实验或随堂实验,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高一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由于该实验的现象不明显,若由教师单独在讲台上演示,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如果改由教师讲,让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代替老师上台演示,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兴趣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