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印度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一)

关于印度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印度教育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印度各级教育改革特点的分析,吸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一、印度的教育现状及改革措施
  印度教育经过独立后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多数邦已实行“十、二、三”新学制。但由于印度两极分化严重,广大人民生活贫困;由于宗教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率过高,愚昧落后的现象很普遍。因此,印度的教育存在着许多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困难。例如教育浪费现象严重,文盲多,流生率高,印度独立后制定了不少扫盲计划,但收效不大,主要是由于经济落后,人口剧增.原有文盲没扫除,新文盲又不断增加;课程偏重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脱节,忽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操作课。一些活动、学习脱离就业的需要,学生离校后面临失业的危险;高等教育急剧扩大,盲目发展,超出国家经济水平的需要,造成大学毕业生过剩,人才外流等。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国家颇有一定的代表性。
  2O世纪8O年代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年代。印度总理拉・甘地在1985年1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宣布。要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同年,印度政府发表了题为《教育的挑战――政策透视》的文件,并在全国广泛讨论的基础上于1986年制定了新的教育政策,即“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为印度今后的教育改革制定了一幅宏伟的蓝图。根据《政策》的要求,印度教育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初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普及和提高14岁以下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提高初等教育质量。改革措施要采取最好的方法激励学生入学;规定了小学的基本设施;提出了系统的非正规教育计划。
  2.中等教育改革除了继续扩大儿童接受中等教育机会外,重点发展“标兵学校”。设立标兵学校是为了使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有机会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更快地成长,特别是对那些来自全国各农业地区的天才儿童,这样做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和平等,更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改善学校教育。“标兵学校”实行寄宿和免费制度。
  3.高等教育改革的最主要方面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包括大力发展自治学院,成立学术人员学院。成立鉴定委员会以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价。此外.印度还努力发展开放高等教育,以确保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积极帮助发展高等教育和扩大高等教育经费的社会来源等。
  独立至今,印度已颁布过三份关于国家教育政策的文件。然而,政策的制定与颁布,只有在得到全面的、真正的贯彻时才会起到它们应有的作用。这些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发挥太大作用,年复一年累积起来的入学、教育的质量、数量和财政支出等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二、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中国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好的.但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问题之一是教育经费缺乏,严重妨碍教育的发展。这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全国性的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教师待遇过低,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现有的教师队伍不稳定且素质不高,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尽管中央制定了对教育投资的倾斜政策,一段时期内加大了教育投资的力度,但教育经费紧张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问题之二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偏低。不少地方盲目追求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由于学历教育中把关不严,出现了办学过乱的情况,一些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与素质水平严重不符,对国民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潜在威胁。
  问题之三是基础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转为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是整体教育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环节。它不是单纯的升学教育,还要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打基础。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从“升学教育”到“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然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