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浅谈扩招形势下我院狠抓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一)

浅谈扩招形势下我院狠抓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一)

详细内容

作者:孙芳城 贺建民 张晓洪 李静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 教学质量 思路 举措
  论文摘要:论述了扩招形势下一般普通高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重庆工学院具体抓教学质量的一些新的思路与新的举措进行了详实地阐述,同时总结出由此产生的效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职工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基本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高校在扩招形势下如何稳定、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目前高教界普遍热切关注和探索的重大现实问题。我院紧紧抓住这一时代课题,深人地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
一、扩招形势下狠抓教学质量对一般普通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兴起的挑战,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兴教战略,逐年扩大高校的招生规模。这是推动高校快速发展,提高办学效益的难得机遇,但同时也向高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在面临扩招的大好形势下,不能不静下心来思考并努力解决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即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如何才能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并深厚地扎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土壤中;换言之,即高校在规模扩大之时如何进一步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呢?为此,我们通过教育、教学思想学习与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认识到: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是高校生存、发展与壮大的根基与生命力,是赢得竞争的法宝。特别是在当前高校扩招的形势下,谁能保证和稳定教育教学质量不滑坡,谁能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有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的文化品味足、底蕴厚的高素质人才,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谁就能在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能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和发展的空间,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尤其是我院作为西部地区的一般普通高校,狠抓教学质量更有独特的意义。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地区的高校无论是在知名度、办学条件、数量、招生规模、招生生源及对考生的影响力都不及东部高校,而我院又是西部地区恢复办学较晚的高校,学校办学积累与文化沉淀薄,办学知名度不高,综合实力不够强。在这种情况下,我院若不狠抓教学质量,其办学知名度就会越来越低,对广大考生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小,这样就既不能广揽东部生源,甚至会使本地生源也大部分流失;这样,学校就有可能在招生生源日益萎缩的情况下而丧失生存、发展的基础与空间。
可见,在当前扩招形势下,坚持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关系着高校的生存、发展,是确保高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明智之举,是高校领导高瞻远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并具有远见卓识和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集中体现。
二、扩招形势下我院狠抓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
  (一)基本思路
教学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它包括教师“教的质量”与学生“学的质量”;从影响、控制教学质量的角度来审视,还应包括教学管理的质量。教学质量是一个具有教、学、管的综合概念;从综合意义上讲,它是一种与能达到教学目标及要求的学生、教师(管理者、领导)、管理(服务)、培养全过程、教学环境相联系的动态的状态,其核心是教学的质量必须达到学生培养及教学规定的需要和潜在需要。面对扩招形势下的生源质量下降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我院狠抓教学质量的思路确定为:“坚持提高教师素质与强化教学管理相结合,在加大教学投人的同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这也是当前我院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定、提高,遏制教学质量滑坡的战略性思考。
之所以要强调提高教师素质,是因为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之所以要强调教学管理,是因为当前教学质量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管理的弱化;之所以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是因为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产品质量包括产品的最终质量(需求质量)和形成产品的工作过程质量(包括设计质量和保证质量)。工作过程质量决定着产品最终质量,产品的最终质量只能靠优化设计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来实现。高等教育的产品是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由培养过程(主要是教学过程)的工作质量来决定的,因此加强对教学全过程各质量影响因素的监控便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为了使我院狠抓教学质量的新思路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在扩招形势下人才培养质量不滑坡,从着眼于学院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我们在“1996~1997实践教学年”的基础上,在全院师生员工中开展了“1999~2000教学质量年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意识,营造质量氛围,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动员、组织全院师生员工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做好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宣传发动,提高认识;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完善制度,采取行动,开展工作;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检查评比,总结整改。
(二)主要措施与作法
基于上述思路,我院在狠抓教学质量方面采取了如下系列措施:
1.大力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人,是高校非常关心并为之花费许多心力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我院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根据教学质量评价内容的分类,从不同评价者有利于对评价内容作出客观评价的角度出发,将评价人员分为五类:学生、教研(实验)室及同行、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学督导人员、教师本人、系(部)领导;将评价方式分为学生评价、教研(实验)室同行评价、系(部)领导评价三种,并分别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及操作办法,将各种方式所得的结果分别予以一定的权重。按系(部)汇总、排序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其结果与教师的教学酬金、职称评定、晋级、评选各种先进直接挂钩,凡排名前20%的教师,教学酬金增加20%,张榜表扬;凡排名后10%的教师,教学酬金减少20%,且当年不能评职称,年终考核不能晋级为优秀;综合得分不及格的教师,不得担任下学期的教学任务。这项工作的开展,既为教师创造了一种具有压力与竞争的环境,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和个性魅力的舞台,促使教师加大了在教学工作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为充分调动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通过这种评价也可以诊断、把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工作的整改提供依据。
2.以评估为手段推动学科、专业、课程、实验室等教学基本建设。学院建立、健全了教学基本建设评估奖励机制,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近几年我院认真研究并制定了教学基本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并先后开展了多轮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实验室建设评估、教材建设评估工作。通过开展系统的教学评价工作,诊断、测定出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明确其目标与方向,并积极进行整改和再建设,这为稳定、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保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