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管理学教学初探(一)
详细内容
【摘要】管理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当今适应企业及社会各组织管理需要,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课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既掌握这些必要的管理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以适应从业的需要,一直是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学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构建主义学习原理,结合管理学课程特点,探讨了管理学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管理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管理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当今适应企业及社会各组织管理需要,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课程。自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生以来,以企业管理为基础的管理学在实践的推动下发展很快,面对当今的变革潮流,管理知识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既掌握这些必要的管理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以适应从业的需要,一直是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学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构建主义学习原理,结合管理学课程特点,探讨了管理学新的教学模式。
一、对建构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探求一种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通过学习和比较分析,我认为乔纳森的建构主义观点对我们“管理学”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领域产生过广泛影响,一直到现在还得到重视和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形成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也得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推崇和应用。研究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掌握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很重要的方面是创设学习环境,在设计学习环境时,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应该是日常社会生活中、经济活动中真实的任务,并且是与教学情景相关的任务,而不是抽象的任务,也就是说要在“管理学”的教学中提供真实世界的基于案例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创设的环境中通过交流与合作进行知识的构建,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
二、管理学课程特点分析
课程特点,是教师授课的内涵性依据。不同的课程特点,要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管理学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管理学是一门吸收了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及各种专门的工程技术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方面知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学科。该课程既是一门管理知识的基础理论课程, 又容纳了许多其他相关课程。所以, 在对该课程的教授过程中, 对教师的知识覆盖面要求比较广,教师在对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有其他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
(二)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管理学中没有千古不变或“永恒”的定理,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运用管理知识的技巧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学习管理学理论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实际应用,就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有关理论知识体系,更难以掌握和运用。中外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该课程有效地教学形式,通过选择经典案例和创设情景案例将学生导入具体的实践环节思考解决实际中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
(三)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管理学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各种管理理论和观点不断涌现,这就要求管理学课程理论和体系也必须及时更新和发展。为了让培养的学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胜任企业的管理岗位或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管理学的课程教学模式内容和体系设计必须尽量体现最新的管理理论嬗变。
管理学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方法、技术等理论知识,又要重视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艺术。这也就要求管理学的任课老师,在安排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摸索和总结,合理设计管理学的教学模式,以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