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个语文优等生的成长启示录(一)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个语文优等生的成长启示录(一)

详细内容

当我打开记忆的枷锁--《毕业回眸》,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卓忻这张充满无限灵气的小脸。人如其名,在她的身上,我看到的是真诚、激情、大胆、努力和上进。因为这,她成长得很快,获得了许多,但是她从不满足。在自传中,她说自己平凡得莫过于大地和流水,普通得莫过于秋阳和春风。但那乌黑的眸子里透射出来的一种坚毅和执着,一路应证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千古绝唱。不是吗?班队干部竞选活动中,原本打算请她让位的我,算是真正见识了"厉害"两字。"不想当班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班级管不好,还能当好大队长一职吗?锻炼应从基层开始。"一番私下交流后,我明白了她不是官瘾大,而是好胜、好学之心促使其不敢懈怠、不甘平庸。和着她的脚步,我与其一起快乐地成长着。不平凡的日子,不平凡的文字,记录了我们的欢乐与感动,记录了我们共同成长的足迹。
"秋天也是凄凉的"
--阅读,让思维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发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句名言。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带有文学色彩的课文,虽然不等同于文学欣赏,但同样也有学生对课文形象的感受问题,而且这种感受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
记得我在与学生一起研讨课文《惊弓之鸟》时,有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多数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对射箭高手更羸的经验之谈表示认可和赞扬后,卓忻却谈了自己的不同感受:"我觉得更羸的所作所为不值得称赞,因为他缺少人道主义。他明明知道那只受伤的鸟不能再受惊吓了,但为了在国王面前显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动弓弦,使那只可怜的鸟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击,掉落在地上。鸟是人类的朋友,更羸这样做有点残酷无情。"她独辟蹊径,居然能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谈感受,体现了女性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体验特征。同样,这样的感受内容也是教科书上没有的。虽然有的学生认为此说有点牵强附会,但她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且言之有理,这一点就值得充分肯定。我带领全班学生热烈鼓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之后的语文课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越来越踊跃,甚至经常会发生面红耳赤的争辩。七嘴八舌的发言,不同思维的碰撞,使课堂上显得有些乱,但我却由衷地高兴--因为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秋天到了,当我拿着课外读物《秋天的歌》走进课堂,卓忻又一次让我感动了。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秋景,思考并交流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有的学生说:"秋天到了,庄稼丰收了,大雁编队南飞去过冬了!"有的说:"果子也成熟了,果园里可热闹了!"有的说:"枫叶红了,桂花香气扑鼻。"……我对此进行了小结:"真是落叶飘飘秋天到,金色稻田如波涛。果实累累挂枝头,谁说秋天不美好?"话音刚落,卓忻站起来说道:"老师,我觉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充满了喜悦,但也是凄凉的。""哦?此话怎讲?""因为树叶好比人,人是有生命的,秋天,树叶落了,它们的生命也结束了,多萧条呀!因此我觉得蛐蛐的叫声,大雁的南飞,并不一定是欢快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愁绪。当然,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感受是不同的……"我心底油然升起一种叫敬佩的东西,情不自禁地为卓忻的"秋天也是凄凉的"叫好!因为这充分表现了她思维的新与活。新,体现在她的回答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活,表现在她的思维是发散的,不囿于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辨证地表达。说得多好啊!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感受是不同的。难道不是吗?就说秋叶吧,杜牧笔下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红红火火的枫树林和诗人停车观赏的浓浓兴致,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秋景的喜爱、赞美之情。而在杜甫的笔下,却是"无边落叶萧萧下",诗人因秋而悲,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的身世之悲和家国之恨。
平日里,卓忻曾向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沈老师,我不喜欢课本中的文章,为什么它们都包含着一个做人的道理,学起来多累?为什么不写些我们感兴趣的,让人快乐的事物?"我被问得哑口无言,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是啊,一个连孩子都注意到的弊端,作为教师却忽略了。阅读教学呼唤"对话",重视"个性",那么,为什么不在灿烂的年纪给孩子们多一些轻松表达的机会呢?当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时,其中有许多创见,但也不乏误见,我们应为之喝彩,应充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孩子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个性得到尽情张扬。如此坚持下去,自然会引发学生创新的潜质,而这不正是一个创新型教师永不懈怠的追求吗?
与经典携手对话
--阅读,存得越多,日后取时就越方便
面对这样一个才思敏捷,文采飞扬的女孩,我的脑海中不由地闪现了一个大问号:"这样的孩子会出自怎样的家庭呢?"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星期天,我敲开了卓忻家的门,迎接我的是三本书。爸爸手中一本《古代文学》,妈妈正捧着《妈妈的心有多高》,而摊在卓忻面前的是一本《三国演义》。我笑着说:"怎么,你们正在开读书会?""是啊,沈老师,您正赶上了我们的家庭读书交流会。"她爸爸边沏茶边说。我为自己不虚此行而兴奋不已,像个孩子似的加入了他们的交流。针对卓忻已看完《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情况,她爸爸、妈妈协商后出了几道题,请她作答,以测看书的效果。一看白纸上的三个问题,我不禁为之咋舌,这样的问题,卓忻能行吗?反观卓忻,倒是一副胸有成竹之态,一扫问题便沉着地一一作答:"有关'三国'的歇后语有:张飞用计--粗中有细;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三国'里最精彩的战争有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计谋有空城计、草船借箭、美人计等。对于曹操这个人,公正地说,他才高八斗,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他能征善战,打胜无数战役;更重要的是,他力挽狂澜,统一了中原,并为国家统一大业坚持不懈地斗争着。但生性多疑,这是他的致命伤。我觉得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在父母微笑的允诺下,她坐到了电脑前开始上网浏览信息与文学作品。而我也正式开始了与他父母的交谈,这宁静的灯光,这浓浓的书香氛围,这潜心构筑的"阅读"交流会,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生平第一次,我深切领悟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真谛。正如她父母所说,课本只是学习语文的例子而非全部,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选择适合她阅读且她喜欢的读物走进她的业余生活,犹如让孩子与大师对话,犹如让孩子投身人类文化的长河中畅游。每学期给孩子布置5本名著或优秀读物的阅读任务,且出题考核以强调精读。小学6年下来,几十部著作就装到了孩子的心中,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潜力肯定是不可限量的。每每看到报刊、杂志上好的文章,看到网上的佳作,父母也总是不遗余力地推荐给卓忻,而他们也热情接受孩子推荐给自己的书,共同看一看,一起评一评。用卓忻的话说,那就是:"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阅读是我们全家人的事儿。"
让要求变成需求
--兴趣,阅读习作中舒展心灵的翅膀
当"求真电台"小记者争相采访即将毕业的卓忻时,她回忆起自己的写作之路,在她的讲述中,小记者们深深感受了第一篇文章变成铅字在报刊上问世对她的巨大触动。是的,在我印象中,她投过许多稿件,但均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小溪流的歌》则是她的处女作。那是我在执教严文井先生的《小溪流的歌》一文后,由她提议而布置的一个续写作业。当时,她对我说:"沈老师,我也写一篇跟严老比比,怎么样?"我惊讶于她的大胆,真是童言无忌,跟严老比,你什么级别?但转念一想,我可不能扼杀了她的那份兴致勃勃,否则我就无法再见到这灿烂的笑脸了。于是,我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小溪流经历了种种磨难,但它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继续它的历程,希望在同学们的精心构思下,在大伙儿的动人笔触下,为它记载下崭新的一页,跟严老赛一赛,大家有没有信心?""有!有!"震耳欲聋的回答使我觉得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两天以后,新《小溪流的歌》纷纷诞生,这些孩子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直叹后生可畏。尤其是卓忻的一篇,更是令我叹为观止,笔法成熟中又显童心未泯,还真有严老的风格。我鼓励她做了一回修改,并打印好寄到《中国儿童故事报》及《学生文艺》等报刊投稿。当十几天后,《小溪流的歌》在《中国儿童故事报》上露面时,她手拿报纸,欣喜若狂地奔进办公室,来告诉我这个喜讯。那一刻,我和她一起兴奋,一起欢笑,享受着这份迟来的喜悦。从此,写作的激情一发而不可收拾,正如她的一篇《因为投稿》中所写的:我的灵感,我的思绪,我的激情,我的……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势不可挡,像长江之水奔腾而下一泻千里……。至今她已有40多篇习作在全国、省、市、区级获奖或报刊上发表,《家庭教育》上也出现了她的名字。这不正是厚积而薄发,"胸藏万汇凭吞吐"吗?没有广泛的阅读,没有深厚的积累,没有写作的兴趣,何来这丰收之果呢?
能不能让孩子编辑一本属于他们的作文选?能不能全班同学合作续写一部小说?能不能让孩子出版一份自己的杂志、报纸?面对班内及写作兴趣组学生那高昂的写作热情,我的脑海里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征询学生的意见后,我决定由卓忻当主编,施俊怡、赵莎等同学协助,编辑一本作文集。每个学生打印好自己的文章后交由卓忻整理校对,编好目录,设计好封面,装订成册。就在即将完工时,她发现跟书店里买来的作文选比,还缺少一个书名与前言,于是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完成。说实在的,这还真难倒了我,从没有写过前言,怎么敢下笔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我把烫手山芋又丢给了她:"这是你们的作文集,老师只作参考,做个导演,书名请大伙儿一起商量,集体的智慧强大些,前言就得劳烦你这位总编大人了,相信你能行,就写写自己的心声吧!"在一番鼓励与交流中,她乐意地接受了这个重任。过了两天,她把一张软盘交给我审阅,当我浏览完《心语》后,内心激动不已,今日的卓忻已令我这个老师汗颜,底蕴之深是其他学生望尘莫及的。不久,作文集《月亮船o星星河》出炉了,在全校师生中发行,深受大家的赞赏与喜爱。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卓忻与她的助手们。是的,当孩子们面对自己的作品时,他们才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幸福。
通向理想的阶梯
--实践,让语文教学充满着人文情怀
有一句老话叫做实践出真知。语文学习同样如此:组织辩论赛,孩子们在锻炼了口才的同时会懂得以理服人;组织诗词朗诵,孩子们会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组织小记者团外出采访,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采访写作的技巧,还有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从四年级始,班队课我均放手让学生组织,作为班长及大队长的卓忻当然是勇挑重担,且安排得井然有序。每两名班干部合作组织一次活动,轮流进行,其他的班干部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才能完成,而卓忻一组尽可放心,她和他人合作设计并主持的《欢迎您,新老师》、《改正坏习惯,迎接新未来》等主题队会受到师生们的一致肯定,出点子,写主持稿,编排节目,她样样抓,是名副其实的骨干队员。"成语擂台赛"、"阅读大比拼"、"欢乐你我他"、"新世纪畅想"演讲赛等在她的精心策划下蓬勃开展,使得同学们是"爱你--卓忻没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