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建设(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环境和外生态环境。我们要根据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思想,营造有利于生态主体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协调思想教育生态环境的外部因素,建设和谐的内部生态环境。
【论文关键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
军队恩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及效果产生影响的部队内外部因素的总和。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态环境和外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功能、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等内部体系,无不受到外生态环境的作用与影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教育内生态环境同样包含各种分系统及其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教育生态系统所独有的特点,并对官兵的身心发展和部队环境的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的思想,营造有利于生态主体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协调思想教育生态环境的外部因素,建设和谐的内部生态环境。
1 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环境建设
1.1物质环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部队的物质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主体发展的基本条件,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育装备与图书资料。军队教育装备与图书资料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主体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学和学习、发展的工具。部队应该落实训练场地、教室、健身房、课桌椅等营区设施设备的国家标准,对军队图书馆藏书的最低限额也应该做相应的规定,并且采用教育督导手段促使其设备配备标准化,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运行,并尽可能的使之符合官兵的身心发展特点。营区的设备对官兵的全面成长,特别是对官兵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关系很大。军营只有充实而又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才能改变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官兵的自学能力。二是教育经费。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教育经费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合理使用教育经费,就是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有保障的投入,不能把教育经费挪为他用。
1.2制度环境。所谓制度环境,就是指依据部队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部队各种工作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层次性、组织性和程序性规定的有机集合。教育的制度环境是有关教育的各种规则与要求。如果教育组织需要得到广大官兵的支持,它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则与要求,要受到既有的已经成为文化和传统组成部分的各种制度、规章的约束。教育组织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取决于有关的教育制度安排。而制度安排则是营区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和延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来说,要使各个子系统形成相对独立的自私、自我约束、自私备争阳自我激励的运行机制,在宏观匕形成规范的教育管理体系和法律体系,以保持制度环境的动态平衡,优化营区教育环境建设,就必须针对政冶初关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整顿和治理,从而建立和完善―整套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棚制。
1.3文化环境。军队文化环境包括:一是美化育人环境。军营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官兵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军营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军营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官兵,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军营物质文化建设以创建优美育人校园为主要目标,做到环境绿化、美化、净化、静化的可持续,充分利用营区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将营区办成“园林式单位”。二是优化管理环境。为了保障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开展,应该健全各种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中长期管理制度。比如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部队还要在培养目标、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相应形成严密的组织机构,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从而促进军营制度文化环境建设的规范性、组织性和秩序性。这种具有纪律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官兵的认同,不仅能促进官兵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官兵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