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手足口病患儿58例的护理(一)

手足口病患儿58例的护理(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以发烧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肺炎、脑炎、肺水肿、心肌炎等。我院收治的58例手足口病患儿,通过作好消毒隔离、口腔及皮肤护理等措施,患儿恢复较好。

【关键词】 手足口病;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病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肺炎、脑炎、肺水肿、心肌炎等。个别重病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我院于2008年12月―2009年7月共收治了手足口病患儿58例(均已报卡),通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患儿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6个月~14岁,其中6个月~3岁49例,占84.5%,4~14岁9例,占15.5%,住院期间体温在38.5℃以上者30例;口腔疱疹者41例;臀部疱疹者37例;手足疱疹者56例。均予抗病毒、维生素及支持对症治疗,平均住院7天,并发肺炎3例,未见并发脑炎及心肌炎,58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2.1.1 环境的消毒隔离 患儿统一安排在同一病区并挂醒目标志,保持病室整洁,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床头及椅子,并用含氯消毒液拖地,病区内采用移动式无毒紫外线消毒机循环消毒,每日2次,早晚各30min,每日通风,于消毒后通风30min,制定严格探视制度,发放陪伴证,严禁外来人员出入病区。

  2.1.2 患儿的消毒隔离 患儿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处理,患儿大小便排入便器,经2000mg/L含氯制剂浸泡30min后再倒入厕所,厕所每日用含氯制剂喷洒2次。患儿之间不互玩玩具或接触玩耍,出院病人的床单位均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2.1.3 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病区配置 专门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位患儿前后均认真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诊疗、护理患儿过程中所用的非一次性仪器,如:听诊器、手电筒等均用含氯消毒液擦拭。

  2.2 口腔护理 指导患儿或家属在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若有疱疹破溃者,以西瓜霜喷雾剂喷涂以减轻口腔疱疹带来的疼痛。或将维生素E、鱼肝油或思密达溶液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可减轻食物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促进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续发感染,促进食欲[1]。予41例口腔疱疹患儿上述护理后,效果显著。鼓励患儿多喝水,保持口腔清洁,患儿餐具用后煮沸消毒。

  2.3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给患儿穿宽松棉质衣物,勤剪指甲,勤洗手,防止患儿抓破皮疹出现继发感染。皮疹瘙痒者,用炉甘石洗剂涂擦,皮疹破溃者予阿昔洛韦软膏涂擦。洗澡时只用清水。体温在38.5℃以上者需物理降温时,有皮疹者尽量不用酒精擦浴,改为温水擦浴。婴幼儿勤换尿布,每次大小便后用清水清洗或用湿纸巾擦拭,并予护臀霜涂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