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原发性胆囊癌50例诊治分析(一)

原发性胆囊癌50例诊治分析(一)

详细内容

 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肿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因其恶性程度高,根治切除率低,另因其早期无特异症状,患者常伴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等病变而混淆或因此漏诊,预后极差,目前其发病数有逐渐增多趋势。作者回顾本院1992至2005年收治胆囊癌50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男13例,女37例,男女比例1:2.84;年龄42~84岁,平均63岁;其中伴有胆囊结石者21例,胆管结石6例;黄疸17例。 病人早期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但均有胆系病史,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最为多见,就诊症状均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胀满不适和上腹部隐痛,同时伴纳差消瘦、黄疸、腹块者21例。

  1.2 诊断

  全组病例均经B超、CT检查,诊断准确率86%(43/50),其中合并胆囊、胆管结石者27例,4例误诊为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MRI检查13例,提示合并肝门部胆管癌4例,肝脏占位9例。行ERCP检查6例胆囊不显影、诊断胆管癌1例。B超、CT未能确诊的7例,分别报告为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息肉样病变,单纯胆囊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胆囊癌7例。 

  1.3 治疗

  8例因伴有广泛转移或其它因素未能手术。其余4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7例、扩大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囊床肝组织切除+淋巴清扫)18例、胆囊切除+胆道外引流术9例、胆囊切除+胆道内引流术2例、胆囊姑息切除+胆道外引流术6例。

  1.4 结果

  获随访45例、5例失访,其中胆囊切除+胆道内引流术1例、扩大胆囊切除术2例,在术后因出现胆瘘腹腔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生存5年3例、1~3年14例、3个月~1年25例。Nevin分期:Ⅰ~Ⅱ期7例、Ⅲ期19例、Ⅳ~Ⅴ期24例。

  2 讨论

胆囊癌早期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早期确诊较为困难,临床确诊的多为进展期胆囊癌,手术切除率低。胆囊癌虽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五位,但在胆道恶性肿瘤中却居首位,而我国的胆囊癌只占胆道手术的0.96%~4.9%,因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延误了治疗。早期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面,认为只要B超发现胆囊壁明显增厚或厚薄不均,伴有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或是实验室检查有异常并有结石的胆囊,要高度怀疑有癌变可能。文献报道,术前CT诊断胆囊癌的敏感性为50%左右,尤其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B超,但其观察胆囊壁及周边情况的能力要优于B超〔1〕。Kim等报道术前CT分期的准确性达71%,动态CT则高达91%,可切除的预测值为80%,不可切除的预测值为89%。B超结合CT、MRI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ERCP\PTC\PTD\PTS细针活检细胞学检查条件要求高,易转移,目前尚有争论,而且阳性率也不高。Sugiyama认为内镜超声(EUS)比B超更准确,提供的图像也更清晰〔2〕,可提高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