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冰片酒精外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一)

冰片酒精外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冰片; 胺碘酮;静脉炎

胺碘酮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是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静脉制剂是治疗危重症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最常用药物之一〔1〕。但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8.2%〔2〕,严重影响了胺碘酮的临床应用。探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护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为寻求较好治疗静脉炎的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本文观察应用冰片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与同期应用硫酸镁治疗比较,效果优于硫酸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60 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5~90岁,平均(66.14±7.13)岁;阵发性房颤2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持续性房颤9例,室性早搏11例,室性心动过速7例,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性房颤2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BD公司生产的24 G留置针进行外周静脉输液。静脉炎Ⅰ级42例,Ⅱ级16例,Ⅲ级2例。

  1.2 方法

  1.2.1 分组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30)。实验组58~89岁,用药时间0.25~72 h,累积剂量0.15~3.0 g;对照组55~90岁,用药时间0.25~68 h,累积剂量0.15~2.9 g,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2 静脉炎分级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INS) 静脉炎分级标准〔3〕,Ⅰ级:穿刺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每组静脉炎Ⅰ级21例,Ⅱ级8例,Ⅲ级1例。

  1.2.3 治疗方法 实验组沿静脉走向外敷,冰片1 g加75%酒精100 ml浸湿纱布外敷,纱布敷贴于病变部位,面积大于病变边缘1~2 cm,然后用保鲜膜包裹,最后用胶布固定。每日3~4次。连续使用3~7 d。对照组用50%硫酸镁浸湿纱布,以潮湿但不滴水为宜,直接湿敷于患处,用保鲜膜或输液器外包装的塑料袋覆盖在纱布外,避免水分蒸发过快,每日3~4次。连续使用3~7 d。

  1.3 疗效评价〔3〕 痊愈:红、肿、热、痛完全消失;Ⅰ级:痛感消失,红、肿消退面积≥70%;Ⅱ级:痛感减轻,红、肿消退面积70%;Ⅲ级:疼痛无缓解或稍有缓解,局部红、肿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和成组设计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实验组治疗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效果均比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效果好(P0.01),见表1。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