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必须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始终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2007年2月是邓小平逝世10周年,也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5周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纪念邓小平,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最主要的就是要进一步深化他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整体进行研究
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始终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正是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深入研究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将要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在思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提出了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他明确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1957年2月,毛泽东又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时期,毛泽东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不够成熟,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后来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础。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于邓小平时期,研究这一理论必须认真研究邓小平的独创性贡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处于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是邓小平领导我们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12月,在邓小平领导下,我们党胜利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一时期,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赋予中国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新的强大生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于邓小平之后,研究这一理论必须研究邓小平之后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13年,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推进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是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国情,认真研究并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这些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文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时,对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产生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绝大多数学者只是注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单个领袖人物思想的研究,即分别研究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以及这种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尤其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上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割裂了这一理论发展的内在联系;第二,许多研究没有处理好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只讲发展、创新,不讲坚持、继承,没有很好地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之间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三,有些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作简单对比研究,甚至还出现了用后一种理论来否定前一种理论、用贬低前一种理论来抬高后一种理论的倾向。比较突出的例子是,有人认为毛泽东只讲“阶级斗争”忽视经济社会发展,邓小平只讲经济发展不讲社会发展,江泽民只讲全面发展不讲全面协调发展,而党的十六大以来既讲全面发展,又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种简单对比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因此,目前我们在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各个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另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整体统一起来进行研究,尤其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放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新境界。
二、始终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善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的发展来源于实践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既无现成的本本可抄,又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必然面临大量开创性的、前人没有提出或前人没有涉足的课题,面临大量错综复杂的矛盾。但广大人民群众每天都在创造新事物、新经验,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也在不断地产生丰富的新鲜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实际进行理论的探索、概括和创造。毛泽东曾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2]邓小平也曾明确指出:“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3]
我们党历来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党的每次全国代表大会,都要回顾和总结前一次大会到这一次大会之间的工作,并且要把这种回顾摆在更长时间的历史背景之下。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基本经验作了总结。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经验。1998年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同志对改革开放20年的基本经验作了总结。200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奋斗历程的基本经验。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总结了从1989年到2002年13年的历史经验。可以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历史根据的,是我们党和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也可以说,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主要来源于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探讨。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