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2型糖尿病及并发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一)

2型糖尿病及并发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肥胖和非肥胖伴 2 型糖尿病 (T2DM) 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炎症机制及其合并冠心病时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的变化,比较是否具有不同的发病基础。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 12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按体质量指数 (BMI) 分为肥胖组 60 例 (BMI≥25kg/m2) 和非肥胖组 60 例(BMI25kg/m2)。用 ELISA 方法分别测定它们的血清 hsCRP 值。结果:肥胖组 hsCRP 水平较非肥胖组明显升高 (1.73±1.27mg/L vs 1.21±0.91mg/L,P= 0.03);合并冠心病的肥胖伴 T2DM 患者 hsCRP 水平比单纯肥胖伴 T2DM 患者升高更明显 (1.99±1.48mg/L vs 1.55±1.12mg/L,P= 0.04)。结论:糖代谢异常与冠脉疾病可能有共同的慢性亚临床炎症起源,炎症的水平对预测肥胖伴 T2DM 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C 反应蛋白

2 型糖尿病 (T2DM) 与冠心病在临床发病过程中关系密切,糖代谢综合征( X 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是 2 型糖尿病的前兆。肥胖伴 2 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这些综合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慢性亚临床的炎性反应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被认为和糖尿病发病发展有关。同时,它也作为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1〕。本研究选用高敏 C 反应蛋白 ( hsCRP) 作为监测炎症的生物学标志,了解其在肥胖伴 2 型糖尿病及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变化。

1 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入选 120 例 T2DM 患者均符合 1999 年 WHO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肥胖诊断依据亚太地区 2000 年标准将体质量指数 BMI≥25kg/m2 定为肥胖。肥胖组 60 例,男 40 例,女 20 例;BMI (30.1±2.1) kg/m2;年龄 46~71 岁。非肥胖组 60 例,男 43 例,女 17 例;BMI (20.6±1.8) kg/m2 年龄 43~72 岁。均无临床炎症,感染情况,无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均为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肥胖组中有 27 例既往有明确的心肌梗塞、临床典型心绞痛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但入选时所有患者无近期 (1月内) 发作的心绞痛。

1.2 C 反应蛋白测定

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 5 ml 于干燥试管内静置 2 h,4 ℃ 3000 rpm /min 离心 10min,分离血清,-20℃ 冰箱保存待测;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E) 法测定血清 hsCRP 值 (ACS:180SE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按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t 检验,P0.05 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肥胖伴 T2DM 组与非肥胖伴 T2MD 组比较

hsCRP 明显升 (1.73±1.27mg/L vs 1.21±0.91mg/L,P= 0.03),见表1。表1 两组hsCRP比较

2.2 肥胖伴 T2DM 及合并冠心病与单纯肥胖伴 T2DM 比较

hsCRP 水平比单纯肥胖伴 T2DM 患者更高 (1.99±1.48mg/L vs 1.55±1.12mg/L,P= 0.04) ,见表2。表2 两组hsCRP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