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浅谈红花与藏红花(一)

浅谈红花与藏红花(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藏红花

红花与藏红花是中医传统的活血化瘀药,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损伤等症〔3〕。红花质优价廉,是常用的大宗中药,藏红花为一味名贵中药,因药源少,价格昂贵,多以红花代用。为避免用药混乱,本文将二者同列,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如下。

  1 本草学考证与基源

1.1 本草学考证 红花又名红蓝花、黄蓝〔1〕、刺红花、草红花〔2〕。本草学考证认为,“红花”始载于《新修本草》,“红蓝花”首见于《金匮要略》,“黄蓝”首见于《博物志》,“刺红花”见于《四川中药志》,而“草红花”见《陕西中药志》。

藏红花又名番红花、西红花、洎夫蓝、撒法郎〔1〕。过去多经由西藏引入,所以习称藏红花。本草学考证认为,“藏红花”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称“洎夫蓝”,“撒法郎”见《医林集要》。

1.2 基源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干燥管状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

藏红花为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干燥的花柱头,性平味甘,归心、肝经。《本草正义》言:“西藏红花,降逆顺气,开结消瘀,仍与红花相近,而力量雄峻过之,今人仅以为活血行滞之用,殊未足尽其功用〔2〕。”

  2 分布与采制

红花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以河南、四川、浙江、江苏等地产量大,新疆天山红花药用价值驰名中外。红花是一年生草本,花期5~7月。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花开后,每天清晨露水未干、待花冠充分展开、呈橙黄色时采收管状花(过迟则花冠变黑发黄,质差产量低),晒干,烤干或阴干。

藏红花原产地中海沿岸国家,主产伊朗、西班牙、印度、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等也有少量生产,我国西藏和青海引种栽培成功,现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有引种栽培。藏红花是多年生草本,花期10~11月,在10~11月中下旬晴天早晨采收花朵,于室内摘下柱头,晒干或低温烘干,即为干红花。若用白蜜再加工使油润光亮,则为湿红花。

3 化学成分

红花主含红花甙(carthamin)、红花黄色素(safflomin)、红花多糖、有机酸等。红花甙为一种查耳酮;红花黄色素为多种水溶性成分的混合物,成功分离出红花黄色素A(safflor yellow A);红花多糖为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以β-键连接的多糖体;有机酸:棕榈酸、肉桂酸、月桂酸。

藏红花主含藏红花甙 -1,2,3,4(crocin-1~4)、藏红花苦甙(picrocrocin)、藏红花酸二甲脂(crocetin dimethylester)、α-藏红花酸(α-crocetin)、藏红花醛(safranal)、挥发油,此外还含有桉脑、蒎烯、多种维生素和硫胺素等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