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一)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一)

详细内容

作者:王全权,陈海林, 黄慧敏

【关键词】 复方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静脉滴注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西药消心痛、阿斯匹林口服126例为对照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采用心俞、内关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静脉滴注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126例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变、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为88.9%,81.7%;对照组分别为62.7%,54.0%。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静脉复方丹参注射液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消心痛;阿斯匹林

  笔者在实习期间,在老师的指点下,尝试用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静脉滴注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26例,并设对照组,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52例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人,所有诊断均符合WHO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分级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52例,年龄(55±9)岁,病程(11±9)年;心绞痛分型,初发劳累型23例,稳定劳累型51例,恶化劳累型35例,自发性17例;心绞痛分级:轻度31例,中度76例,重度19例;合并高血压病29例,高脂血症46例,心律失常21例,传导阻滞3例,心功不全3例。对照组126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55例,年龄(53±11)岁,病程(11±10)年;心绞痛分型,初发劳累型25例,稳定劳累型48例,恶化劳累型31例,自发性16例;心绞痛分级:轻度35例,中度78例,重度13例;合并高血压病32例,高脂血症42例,心律失常24例,传导阻滞2例,心功不全2例。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和肝、肾、血液系统疾病者不纳入观察。以上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型、分级、合并症等经χ2或t检验,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消心痛,10 mg,口服,3次/d;阿斯匹林,50 mg,口服,每晚1次。

  2.2 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取穴内关、心俞,选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7号注射针头,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第一制药厂生产,每支2 ml,含丹参、降香生药各2 g,批号:940103)4 ml。对所选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左手拇指、食指撑开周围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快速刺入穴位皮下组织,然后上下提插以取得酸胀感为宜,回抽无血后便可将药缓慢注入。出针时速度宜快,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每个穴位注射2 ml,1次/d,双侧轮流取穴。并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GS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若心绞痛发作时用上述药物不能缓解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 mg及吸氧。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3.1.1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2〕疗程结束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为显效。心绞痛发作减少50%~80%为有效。心绞痛发作减少<50%以上为无效。

  3.1.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3〕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次极量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或运动耐量上升二级为显效;静息心电图或次极量运动试验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在治疗后ST段回升0.15 mV以上,或主要导联T波倒置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为有效;静息或次极量运动试验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14 d后,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2。表1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变比较(略)表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变比较(略)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62.7%;心电图改变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7%,54.0%。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在心肌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了过多的代谢产物或产生不正常的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内传入交感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疼痛〔4〕。本病病因复杂,大量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粘度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5,6〕。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正气亏虚,寒凝痰浊,气滞血瘀等引起血脉不充,血流涩滞,心脉痹阻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