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功能与途径(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总结了本科生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功能与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实践能力 功能 途径
实践教育是现代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现实需要。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会从本质上提高大学本科毕业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真正需要,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凸显出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一、开展实践能力培养的功能
1.实践教育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应用。实践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好的课堂,可以最快的效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亲身尝试探究,不仅能更好地吸收掌握知识,而且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的知识。
2.实践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美国高等教育中有一个极具特色的形式便是实践教育。这种教育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是为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准备。在实践中,有学习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学习,这样就让学生形成了一种主体感和使命感。这种主题感和使命感的推动力甚至超过了兴趣和理想,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3.实践教育可以萌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当今社会创新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追求的动力源泉。通过加强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真正需要的栋梁之才。
4.实践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校外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亲自接触到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果,切身体会到国家经济、文化、国防建设对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强烈需求,体会到人民和社会对于高校学子的殷切厚望。
5.实践教育改变大学毕业生的人才结构。丰富而有效的实践教育规划,可以培养更多应用性强的人才,改变过去“书呆型”毕业生的状况,更快的和社会接轨,更直接的为社会服务。
6.实践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竞争力。当今的大学教育更直接和深刻地为社会经济发展而服务。通过实践教育,加强学生职业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接受教育后能够更好更快的为当前社会的发展而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竞争力。
二、目前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意识薄弱。当前高校部分师生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很多老师只是空谈理论,特别是很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也总是给学生留下空中楼阁的感觉。
2.能力不足。教师方面:目前高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现象,一些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为了晋升职称只顾发表论文,缺乏深入基层从事专业实践教育的激励机制。学生方面: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他们不愿意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并且缺乏应对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
3.资源有限。目前社会上可以提供给大学的实践教育资源有限,实践教育受到基地、经费、安全等问题的困扰。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国家的政策支持不到位、企业接纳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教育经费的缺乏、实践教育的质量评估和教师评价制度的缺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