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现行高校助困工作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

现行高校助困工作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

详细内容

作者:李晓敏 郭利伟 张丽丽

  摘 要:目前贫困生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日益突出。现行助困工作体系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与不足。通过对这些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了提出了改善思路。?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助困工作体系;问题;对策?
?
  
  20世纪90年代初的高校收费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高校并轨收费,学费水平不断提高,使得高校中存在多年的贫困生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国家、社会和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也也应清醒地看到,现行的高校助困工作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弥补不足,就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1 贫困生的界定?
  
  构筑贫困生工作体系,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该体系的实施主体,也就是贫困生的界定问题。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困难的学生。关于他的量化标准,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各高校确定贫困生的标准不同所致。判定贫困生,笔者认为,也不能仅仅依靠一张学生困难情况调查表和学生本人的申请,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建立贫困生档案。申请建立贫困生档案的学生,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烈士子女;②孤儿;③父母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④家庭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⑤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⑥残疾学生;⑦单亲或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⑧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遭遇自然灾害,收入严重下降,本人患病,面临长期或短期经济困难的学生。?
  (2)明确划分档次。根据贫困程度不同,将贫困生划分为特困生和一般贫困生。孤儿、单亲等无经济来源,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伙食费、生活必需品和学习费用)的学生划为特困生,其它满足申请条件的贫困生为一般贫困生。在划定时应注意,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所需的最基本的营养需要和最基本的交际需求、文化娱乐活动的费用以及因勤工助学需要购买通讯工具,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3)评定程序公开化。评定贫困生的过程要面向者,全校师生公开,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表现、生活表现也是界定依据之一。评定过程中要充分征求同宿舍同学、同班级同学的意见,对生活不俭朴、奢侈浪费、经常在外就餐、使用高档消费品者,不得界定为贫困生。在确定贫困生建挡名单后,要在全校进行公示、接受广泛监督,以保证评定结果的透明化、公开化。对有同学反映的情况,要再次进行严格审查,并将结果向提出意见的同学反馈。另外,所有对贫困生的资助也要严格执行公示制度,接受学生监督。?
  (4)贫困生档案动态化。确定贫困生建档名单后,对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家庭经济情况要定期回访摸底,及时掌握情况变动。同时,贫困线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物价上涨、学生实际需要等因素作适当调整,对已经建立贫困生档案的,要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作适当调整,以保证贫困生档案的动态化管理,使贫困生资助能确实帮助到有需要的学生。?
  
  2 高校助困工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和措施。从而,在我国高校中建立起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1)扩大奖学金的覆盖范围,设立“特困生专项奖学金”。?
  国家设立奖学金,主要是为了激励大学生奋发学习、积极向上,然而,大部分高校奖学金奖励面小、类型过于单一,这就使得贫困生获得高额奖学金的机会不大。因为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偏远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的巨大差异更容易使他们造成心理失衡。与全班同学相比,由于经济困难、学习条件差等客观因素,更容易形成自卑、孤独迷茫、嫉妒和无奈等心理。沉重的生活负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使得他们获得奖学金的几率降低。因此,各高校更有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扩大受奖面,增加奖励额度,并适当向贫困生倾斜,有条件的高校可专设“特困生专项奖学金”,以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2)继续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已产生多年,它本应是我国现阶段确保贫困大学生不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银行作为商业性盈利机构不愿意放贷部分学生到期不还贷,造成恶意拖欠。笔者认为,要使助学贷款真正能发挥它的作用,成为贫困生的救命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府方面:全面推行生源地贷款,由学校证明学生身份,以家长名义在生源地申请贷款,贷款者作出贷款用于子女上学的书面承诺,国家承担相应贴息,这样操作可以规避国家风险,增强银行放贷的信心,降低银行回收贷款的风险和成本。?
  允许高校或银行实行抵押制度。对于毕业时确实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偿清贷款的学生,国家应允许学生将毕业证、学位证原件抵押在学校或银行,由学校出具证明,不会对学生就业造成影响。有了国家的政策允许,就避免了社会舆论对学校和银行造成的无形压力。?
  银行方面:简化贷款手续。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涉及到了学生、学生家长、学校和银行四个方面,来回办理各种繁琐手续对于外地求学的贫困生来说,耗费的将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大把的时间。加上银行对申请人的要求条件过于苛刻,导致极少数学生才能获得贷款。因此,银行方面应该从国家助学贷款的特殊性考虑,尽量简化贷款手续,压缩审核成本。?
  学校方面: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开始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可以举办讲座、研讨会,倡导学生写承诺书等形式来加强大学生的自律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讲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与社会,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石,一旦丧失了诚信,这个人的道德污点就将携带终生,进而影响到其将来的就业、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