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浅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一)

浅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教育能力
论文摘要:在阐述高校教师教育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指出现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主力军的青年教师,虽具有高学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存在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教学能力缺乏,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并就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一、引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专任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规模迅速发展壮大,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主体的青年教师,不仅关系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高校的发展和未来,而且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发展研究对于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拟从高校教师教育能力内涵人手,探讨高等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针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育能力的现状,提出加强相关建设的对策。
二、高校教师教育能力内涵
教师的教育能力就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掌握的使受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的方式方法,进而形成的品质和能力。罗树华、李洪珍认为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按照个体发展和社会需要,采用相应的方式方法,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能力[1]。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我国高校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指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高校教师所具备的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等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能力。具体而言,其内容主要包括正确认识和评价大学生的能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学能力、身教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目标的决定性因素。陈中永研究指出,现代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都证明:一个教师能不能胜任教育工作,与他的教育能力强弱直接相关;现代化教育的水平和层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育能力的水平和层次。在以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化趋势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社会发展会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教师的教育能力建设对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高等教育发展对教师教育能力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正在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网络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方式,转变到注重提高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上来。高校教师要适应现代大学“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_3]、“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_4]和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在智力体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等方面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正如2007年2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他们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希望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尊重和发展。这种思想行为要求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把学生置于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四、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育能力现状
1.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
高校青年教师,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下、在高校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上公布的(2OO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97.45万人,比上年增加1O.1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16.83万人,比上年增加9.23万人;生师比为17.28: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各高校由于自身办学规模的扩大,为了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纷纷大力充实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数量迅速壮大,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和比例也大幅度增加。根据教育部人事司的统计数据,2000年以来,我国高校专任教师和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数量如表1所列。

从表1中可以看出,青年教师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O7年青年教师的比例高达48.5,约占高校专任教师的一半;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高达29.9%,约占高校专任教师]/3,青年教师俨然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另据调查显示,许多高校为解决扩招而导致的师资紧缺的问题,青年教师一到校就被要求进入教学一线,他们所承担的主讲课程和辅导、实验课程均占学校总课程的50以上,业已成为教学的主体。
2.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主要生于2O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及8o年代,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的变化发展中成才起来的。他们作为当代青年的优秀组成部分,年富力强,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在思想上,他们自主性、能动性强,趋于实用主义;在价值取向上,他们人生观、价值观趋于多元;在生活方式上,他们充满个性,需求多样。正如邹敏所指出的那样,青年教师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具有年富力强的优势,他们正处于人生的朝阳时期,占据着绝对的时空优势,处于人生记忆力、理解力和体力的最佳时期;二是心理特征趋于成熟,即职业感和职业态度正趋于成熟;三是具有开拓与创新的智力特征。青年教师相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讲,大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知识较快,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掌握的基础知识宽泛,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青年大学生有着很多相同的特点,容易与学生沟通并得到认同;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