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
详细内容
摘要:在教学中,尤其是《电工学》、《电工基础》等是电工类专业入门课程,它们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应为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尤其是《电工学》、《电工基础》等是电工类专业入门课程的教学,它们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较低,应为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环境。
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质疑
俗话说的好,“学则须疑”,有疑才有问,怀疑是发现、思考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启发学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要比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更为可贵。
电工类基础课一般对生活中的电现象进行演示、实验,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充分发挥才智,开拓其思维,使其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之中,变被动学习成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可以留下问题,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学生急着要搞清楚怎么回事,渴求解决问题,思维闸门被打开,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感性认识,学生将要进行的学习、创新活动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质疑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引导学生总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学贵有疑,只要新课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那么定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激进学生创新的波澜。
二、给学生一个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电工类基础课的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试验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方法去积极进行探索、去思考。对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有充分的准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开展观察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规律、概括特点,引导学生走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道路。一般可先提出问题,从验证实验入手,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设计,教师以巡视的形式解决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