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教育思想的当代意蕴(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墨子是我国最早的因材施教的实践教育家。墨子在教育的必要性、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及重视学生量力而行和知识技能的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刻完整的认识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教育,完善我国当代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墨子 墨家 因材施教
墨家在战国初期是同儒家相对抗的最大学派,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由民众组成的有组织、有领导、有纪律的团体。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在战国时期是弟子“充满天下”的著名教育家,后人称他为墨子。墨子的教育方法和墨学一起沉寂了两千多年。到近代,面对内忧外患,墨学的价值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墨学研究出现了复兴之势,墨子教育的价值得到了重新的认识。
1文化科学生产知识的教育
1.1对“从事”类弟子的教育
“从事”类弟子即那些从事工匠技艺等体力劳动或守城保卫的弟子。(1)从事工匠技艺的弟子。在墨子的教育过程中,直接和生产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占了很大的比重。墨子要求弟子学会一定的生产技术,还包括农业和手工艺的生产。墨子自身为人师表,直接从事生产,并且具有很高的技艺。墨子虽然很谦虚,有高超的制造飞行器的技术,墨子在军事器械的制造上表现出过人的技能,但是墨子重实用,以利于民之用为最高标准。墨子把这些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自己的弟子,使得他们能够学会技能去实践墨家的理想。(2)守城保卫的弟子。墨子一生极力从事非攻的止战活动,在制作军事攻防器械方面,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墨子.备城门》以下各篇,较为全面的记述了防御的技巧,内容涉及城墙的建筑要求、守御设施的安排、兵力的部署、将卒的选拔、器械装备等各个方面。
1.2对“说书”“谈辩”类弟子的教育
“说书”类弟子,即将来要传墨子之学的一类弟子,墨子则十分强调他们向文献典籍的学习。向典籍学习,既是墨子自身的做法,也是墨子教“说书”类弟子的学习方式。“说书”类弟子以传墨子之学为要务,“谈辩”类弟子与“说书”类弟子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谈辩”类弟子以游说诸侯、出仕为官为要务,各有目标。强调自身的分析能力和体悟能力的提高,以便面对纷纭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各类棘手问题时,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墨子教授弟子时注重因材施教、因能分工,让学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因而形成了墨子弟子中“从事”、“说书”、“谈辩”的不同层次的人才。
1.3在科技方面的教育
墨子把这些总结出来的科技知识又融入到墨家的教学中去,科技的教育也成为了墨家教育重要的内容。墨家的科技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墨子》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备城门》等篇幅,内容包括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等诸多方面。(1)天文学方面,墨子及其弟子对天体的运行、空间的远近和实践的久暂等问题都进行了论述。(2)数学方面,墨子及其弟子对于算学和几何学都有论及,尤其对于几何学中的点、线、面、体等几何学的概念都做出了较为科学的定义。(3)物理学方面,墨子及其弟子论及了力学、光学、热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墨子对小孔成像等问题在《墨子.经下》和《墨子.经说》也有详细的解释。墨子在教育实践中,把科技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墨家弟子素质能力的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