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领导的问题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课程领导是课程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校长的角色定位、校长的课程领导水平、教师的认知水平、教师的参与程度,提出了转变校长角色定位、加强教育投资、给教师赋权增能、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培训效果等措施。
关键词:课程领导 角色 问题与建议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课程领导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课程领导中出现的问题,Glattom将其归为不清楚课程领导的性质、缺乏时间、校长似乎未获得专家学者方面的协助三类。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发展的程度、在课程领导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校长的领导能力、与教师的关系等问题,缺乏应有的研究和探讨。而这又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设计问卷进行调查,以提供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被试的选择
问卷调查对象涉及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南、广东等5省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772名教师,其中男教师293名,女教师373名。调查的样本学校分类见表1。
(二)研究工具
研究小组经过多次讨论,设计问卷初稿,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修改。经反复的试测和修订,问卷本身具有较好的信度水平。正式调查之前,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问卷采用团体填写的方法,保证了很好的效度。
此外,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以便更好地了解教师内心的真实世界,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情感体验和行为规范。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
本研究采取集体施测的方式,收集到的数据在SPSS for Windows(13.0版)上录入并进行统计处理。研究中,主要运用了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校长的角色定位
课程领导就是课程领导者和教师在校内围绕课程问题讲求共识的互动过程,其间既关注教师和课程领导者的参与、决策和发展,也关注学校的情景因素对于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影响。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7.1%的教师认为校长最应该扮演的角色是组织管理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45.7%的教师认为校长扮演的角色是组织管理者。这种角色的定位,一方面反映了教师认知上的缺陷,是我们传统科层式官僚体制“监控”、“管制”的再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现实中校长仍没有实现从教学管理者走向课程领导者的角色转变。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水平
校长的课程领导是国家、地方、学校课程领导的中介变量,其最终目标是达成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课程品质的提升。低层次的课程领导模式会使整个学校气氛趋于紧张,教师有苦无处诉说,只能在压抑的氛围中机械地履行角色内行为,很少有创造性、主动性行为的产生,教师的智慧资源就处于休眠状态难以激活,学校课程的防止也依次缺少应有的一股动力。因此,校长课程领导的理念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课程领导的整体水平。通过对66名校长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对“您认为学校课程领导应做好的工作”一项的问答中,有44.6%的校长认为应培养一种支持课程改革的文化与氛围;而在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最主要因素上,有35.2%的校长认为在于教师的素质。就目前校长对课程与教学的领导方式来说,调查结果表明有30%的教师表示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