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厂计算机配棉模型研究
详细内容
计算机应用于纺织工业已有近40年的历史了.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报导己经有一些计算机配棉系统投入使用,但是效果并不太好.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尝试用计算机辅助配棉,但由于原棉检测技术落后,软件系统无法在实际生产中使用.20世纪80~90年代,研究开发配棉管理系统的人较少,而原来的系统并没有真正得以应用.进入21世纪,随着测试仪器的改进及各指标的标准化,棉纺厂大部分已有比较成熟的测试方法和先进的测试仪器,测试数据的精确性、可靠性大大提高,这使得计算机配棉管理系统有更可靠的数据基础,从而能达到一定的精确度,使系统更具有实用性、可靠性.为采用计算机配棉创造了条件.
棉纺厂配棉工作一般采用人工配棉的方法或凭配棉师傅长期的配棉经验进行配棉,这样选配原棉,虽然可以满足纱线的质量要求,但配棉成本较高,并不能达到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的目的.计算机配管理系统,运用最优化的方法,模拟人工配棉的整个过程,可以克服计算工作量大和因人而异的经验误差等弊病,实现配棉过程的科学化管理,大大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设计效率.对于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开源节流活动,促进纺织生产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计算机配棉管理系统的配棉模型比较复杂,应用时必需根据棉纺厂的原料、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建立配棉的数学模型,配棉的数学模型的准确程度对配棉成本影响较大,因此研究计算机配棉模型对建立准确配棉数学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配棉是棉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配棉工作既必须与棉纺生产、产品质量和品种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必须与原料供应、检验和生产使用管理工作密切联系起来.配棉就是为满足某一规格纱线的纺纱工艺与成纱质量要求,从库存的许多原棉中选择最合适的棉批,并与纱线的特性和质量标准以及所用题,目标是配棉成本最低,约束条件是满足某一规格纱线的纺纱工艺与成纱质量要求,解决配棉问题必须建立配棉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