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45例报告(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45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33眼(73.33%)。结论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可靠。
【关键词】 葡萄膜炎;白内障;晶体,人工
葡萄膜炎常并发白内障,而葡萄膜炎的反复发作导致虹膜后粘连及瞳孔膜闭,小瞳孔状态给白内障手术带来诸多困难,如处理不当容易发生较多的并发症和不良后果〔1〕。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器械的改进,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已不再是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禁忌证〔2,3〕。我院自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45例(45眼),行白内障摘出一期人工晶体植入,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5例(45眼),其中男17例(17眼),女28例(28眼)。年龄40~88岁,平均64.2岁。术前视力:光感~0.06。光定位正确。根据LOCS分级法将晶体分级:Ⅱ级核11眼,Ⅲ级核25眼,Ⅳ级核7眼,Ⅴ级核2眼。均有明确葡萄膜炎反复发作史,病情稳定在半年以上。所有患眼术前眼球B超检查排除视网膜脱离,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手术方法
术前1h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球后麻醉。做角膜缘后2mm,反眉弓隧道式自闭切口,弧长5.5mm,穿刺后前房注入足量粘弹剂。对后粘连的瞳孔,用2个晶体调位钩相互反方向多次牵拉扩张瞳孔,直至瞳孔伸展达5mm以上。用截态针式撕囊镊做1个尽可能大的环形撕囊式截囊(直径5~7mm),充分水分离核与皮质后将晶体核旋转至前房,Ⅲ级以下的核,直接用注水晶体圈匙将其托出切口,Ⅳ、Ⅴ级核,则先用晶体劈核刀将其劈为两瓣,分别取出,清除残余皮质,再次向前房注入粘弹剂,囊袋内或睫状沟植入人工晶体。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全身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视炎症反应用3~7日;消炎症25mg口服,每天3次;典必殊滴眼液滴眼,每天6次;托吡卡胺滴眼液每日活动性散瞳1次。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45眼术后随访期间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矫正视力≥0.5者33眼(73.33%),视力0.3~0.4者6眼(13.33%),视力0.1~0.2者4眼(8.89%),视力0.05者2眼(4.44%),这2眼均合并有黄斑变性。
2.2 并发症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有:术中后囊破裂4眼,玻璃体脱出不多,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虹膜出血3眼,术后3天吸收。术后28眼出现不同程度角膜水肿,经治疗1~2周内消退。术后均有房水混浊,18眼瞳孔区出现纤维渗出,药物治疗3~7天,炎症消退。未见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