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抉择(一)
详细内容
摘要: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首次载入中央文件,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方向。它将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转变,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生态文明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住和运用好这个战略机遇,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加快生态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的伟大贡献。?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
Abstract:In the report to the Seven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defined as the goa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hich is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of the CPC and an innovation in socialist theory, is quoted in government document for the first time. It includes change in world view, values and thinking mode and the transference in political system, productive and living styl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vides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Chinese nation. With the guid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hinese ?nation? will aelerate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procedure 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human beings.?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socialism
? ?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他说:“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1〕?这是我们党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央文件,是我们党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世纪中叶,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表现出的生态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它标志着传统工业文明开始走下坡路,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成为上升中的文明,生态社会主义时代即将到来。生态文明是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相结合,它的目标是建设生态社会主义。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发展新方向,而且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一、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母体中产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讴歌资产阶级建设工业文明的伟大成就,他们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2〕?此后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又经过多次调整,它创造的生产力比那时又不知还要多、还要大多少倍。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矛盾、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矛盾――对立统一运动的产物。这种基本矛盾运动的主要特征是: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剥削(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以及资本对自然的剥削,两种剥削同时进行彼此加强,实现资本快速积累并在少数人集中。它导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矛盾、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矛盾不断积累不断加强,最后形成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矛盾、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矛盾的全球性危机。?
马克思在说到人类社会历史转变时说:“转变的顶点,是全面的危机。”〔3〕?世纪之交,这种全面危机达到它的顶点,从而使世界史一次根本性转变的到来,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到生态文明时代转变的时刻到来。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是生态社会主义。?
这是生态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不能脱离时代的性质寻找答案。?
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一百多年来,思想家们提出了种种社会主义,如空想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等。它们作为人类认识的伟大成就已经载入人类思想史册,或者付诸人类伟大实践。它们对社会主义是一种怎样的社会有种种描述,对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有各种分析,武装革命夺取政权,或者议会斗争和平过渡,并在一些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然而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虽然有过许多设想,有过许多尝试和伟大实践,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现实进程表明,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资本仍然存在并起作用,它的性质没有起变化,它对剩余劳动的剥削(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以及资本对自然的剥削,两种剥削仍然同时存在,两种剥削仍然彼此加强,资本向少数人集中仍然是普遍现象。它导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矛盾,以及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矛盾的不断积累不断加强,最后形成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矛盾、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矛盾的全面危机仍然严重存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仍然有效。?
通观人类史,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它由社会基本矛盾――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矛盾、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矛盾――推动。但是,一种文明发展积累的社会基本矛盾不能在同一文明模式内解决,而必须超越旧的文明模式在新的文明模式内解决。这已经由人类历史进程所证明。?
随着时代变化,我们需要重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分析现代社会基本矛盾,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矛盾以及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矛盾,提出“生态社会主义”概念。所谓“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学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结合。社会主义原则是,工人阶级组成政党,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取代资本主义,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平等、正义和共同富裕。生态学原则是,世界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地球是有生命的有机整体,人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是相互联系的。“生态社会主义由于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4〕??
生态社会主义是人类新社会。怎样建设生态社会主义,这是由时代的性质决定的。当今时代是一个新时代,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时代,一个世界历史根本性变革的时代。?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国家,如果仍然遵循工业文明的模式进行建设,那么,社会基本矛盾是不会有根本性转变的。例如就实际进程而言,无论是苏东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或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虽然通过革命取得政权,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仍然主要采用传统工业模式,无论在哲学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方面,还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按传统的工业文明模式发展的。?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取得伟大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社会基本矛盾,无论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矛盾,还是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矛盾,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深刻严重。胡锦涛十七大报告指出:“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在社会领域,贫富差距扩大;消极腐败现象严重;一部分人高消费奢侈浪费;许多人低收入生活困难。在自然领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资源短缺的形势十分严峻。它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例如资本向少数人集中,有报道说,我国现在形成一个富豪群体,占0.4%的人口掌握全国70%的财富。2007年“世界富豪榜”揭晓,现在中国拥有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人数达到106位(1999年仅有1位),这个数字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这种统计也许不准确,但财富迅速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扩大却是事实。?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的生活有了改善,但是仍然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但是仍然用旧时代的模式――工业文明模式思考和行动。这是不可能解决社会(人与人)和生态(人与自然)的基本矛盾,以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这种基本矛盾只能超越工业文明模式,在新的文明模式(生态文明模式)范围内才能得到解决。因而,“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十七大报告,这是有伟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的。?
因此,生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系列转变。
二、 生态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需要哲学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现代哲学曾经是先进的哲学,是适应建设工业文明的需要产生的。它以主―客二分为特征,指导人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它过分强调人与自然分离和对立,宣扬斗争哲学,主张人类主宰和统治自然。它认为,事物的动力学来自于部分的性质,部分决定整体,例如工业文明的社会,在社会层次,资本(资产阶级)决定社会,以资本为中心;在生态层次,人决定自然,以人为中心。这种哲学注重首要与次要之分,强调首要的并以它为中心。?
1.哲学世界观转变?
新的哲学是生态哲学,或有机论世界观。它的主要观点是:第一,世界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是一个活的有机整体。世界是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具有自组织、自调控、自己发展的性质,因而它朝有序和价值进化的方向发展。第二,我们的有机世界,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比部分重要,事物的动力学来自整体而不是来自部分,即不是部分决定整体,而是整体决定部分。第三,有机世界虽然由部分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但它以整体性为主要特征,事物的关系和动态性比结构更重要,因而主张放弃首要次要之分,拒绝以什么为中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价值观转变?
工业文明的社会只承认人有价值,主要是个人价值,否认自然价值,认为个人以外的生命和自然界只是人的对象,发展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这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但是,人的行为从来都没有而且也不是以“全人类利益为尺度”,而是以“个人(或少数人)利益为尺度”,即从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出发。个人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人类全部行为的哲学基础。?
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不仅承认人的价值,而且认为生命和自然界也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观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通过人的解放和自然解放,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解,以及人与人的社会和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3.思维方式转变?
工业文明的哲学强调分析性思维,特别是以线性非循环思维指导人类行为。新的思维方式是生态学思维,用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观点、非线性和循环的动态观点研究现实事物,观察现实世界,思考和行动,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总之,新时代需要新的哲学。恩格斯说:只有那种最充分地适应自己的时代、最充分适应本世纪全世界的科学概念的哲学,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哲学。时代变了,哲学体系自然也随着变化。既然哲学是时代的精神结晶,是文化的活生生的灵魂,那么迟早总有一天不仅从内部即内容上、而且从外部即从形式上触及和影响当代现实世界。现在哲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哲学,而世界则成为哲学的世界。现在哲学正在深入当代人的内心,使他们的心里,充满着爱和憎的感情。〔5〕??
我们说,需要用生态文明时代的哲学指导生态社会主义建设。
三、 生态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体制
十七大报告说:“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这里,所谓“民主”,并不是“为民作主”(这是中国最早的民主定义),而是人民当家作主,如报告所说:“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以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
报告从六大方面阐释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这是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它符合生态文明的政治体制改革,实施社会民主政治的要求。?
工业文明的政治体制的本质特征是资本专制主义。“资本”决定社会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结构。但资本只关心获得利润,增殖利润是它的唯一动力。资本运行不仅剥削剩余劳动,而且剥削自然界。它的不公正的天性,不仅具有自发的经济剥削和政治腐败机制,而且具有自发的破坏环境和资源的机制。在这里,所谓人权、民主和自由是不充分的、不完善的,或者是骗人的;只有资本及其增值是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