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木贼;,,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摘要:综述了木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展以及临床应用,为深入研究木贼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木贼;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木贼为木贼科植物木贼Eouisetum hiemalc L.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锉草、节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河南、湖北、湖南。味甘、苦,性平。功能主治:散风热,退目翳。用于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1.1 挥发油成分从木贼挥发油中鉴定出2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0%。木贼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油依次为2甲氧基3(1甲基乙基)吡嗪、十五烷、9辛基十七烷,相对含量分别为11.82%,7.99%,5.61%〔2〕。
1.2 酚酸类成分 木贼中的酚酸类化合物主要有:咖啡酸、阿魏酸、延胡索酸、 戊二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对甲氧基肉桂酸、间甲氧基肉桂酸〔1〕。Carnat等〔3〕从木贼中分离得到异槲皮苷酸和酚酸等。
1.3 黄酮类成分含山奈素、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山奈素3双葡萄糖7葡萄糖苷及山奈素3葡萄糖苷7葡萄糖苷、山奈酚3βD(2OβD双葡萄糖)7、βD葡萄糖苷、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芸香糖7葡萄糖苷、山奈酚3,7一双葡萄糖苷,草棉素3双葡萄糖8葡萄糖苷,棉黄素3双葡萄糖8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
1.4 酯类成分隋长惠等〔6〕从木贼石油醚提取液中检测出27种化合物,鉴定了24种,多数为脂肪酸酸酯类,含量最高的为十六烷酸乙酯(72.1%)。
1.5 生物碱类成分犬问荆碱,烟碱〔7〕。
1.6 其他成分
含较大量的硅质、鞣质,少量皂苷,尚含藻沼泽苷、二甲砜、葡萄糖、果糖、氨基酸及锰、硫、钙、锌等无机元素〔3〕。
2 药理作用
2.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1.1 降压作用木贼醇提物对小鼠有明显持久的降压作用,降压机制与M-胆碱反应有关〔8〕。
2.1.2 镇痛、镇静作用
实验表明木贼有镇痛作用,其有效成分为脂肪酸及其酯〔9〕。实验显示木贼乙醚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比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强。从木贼乙醚提取物中已分离出3种荧光物质,经薄层层析确定,其中两种物质分别为阿魏酸和咖啡酸〔8〕。木贼醇提取物分别灌胃20,40 g/kg,能明显戊巴比妥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并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表明有镇静作用〔10〕。
2.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木贼注射液1~2 ml/Kg对家兔离体血管有明显扩张作用,木贼还有预防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木贼醇提取物能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0.2 ml/kg(100%提取物)静脉注射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T波升高和心率减慢有一定的对抗和缓冲作用。对家兔离体血管有明显扩张作用〔3〕。
2.3 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
阿魏酸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5-羟色胺从血小板中释放。体外试验证明:阿魏酸在0.4~0.6 mg/ml能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小板聚集;整体试验证明:阿魏酸钠盐0.2和0.1 g/kg静注分别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小板聚集。用 3H5HT标记血小板,观察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关系,阿魏酸钠1~2 mg/ml 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同时也抑制 3H5HT从血小板中释放〔11〕。
按1.0,3.0,10 g/Kg的木贼提取物给大鼠灌胃,均能抑制ADP、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能减轻血栓的重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抑制凝血酶活性等环节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