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患者一氧化氮、内皮素影响的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选取高血压肝阳上亢型病人66例,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血清NO、血浆ET含量的影响。结果 天麻钩藤饮组能显著升高血清NO水平及降低血浆ET水平。结论 影响NO、ET水平变化可能是天麻钩藤饮的降压机制之一。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高血压肝阳上亢型;一氧化氮;内皮素
天麻钩藤饮一方出自近代胡光慈所著《杂病证治新义》,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为治疗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型之方,是临床公认的有效降压组方〔1〕。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我们于2004年12月~2005年12月,观察天麻钩藤饮对66例高血压病患者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1〕参照1999年WHO修订的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2)肝阳上亢证辨证标准〔2〕:①眩晕;②头痛;③面部潮红;④烦躁易怒;⑤口苦而渴;⑥脉弦;⑦便秘。具备上述4项者即可辨为肝阳上亢型。(3)依照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标准〔3〕,以上患者危险因素均不超过2个,属高血压病低、中危组患者。
1.2 排除标准 除外脑卒中、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患者及3级高血压患者。
1.3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均为乌市中医院内二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天麻钩藤饮治疗组(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对照组)。(1)治疗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55±3.9)岁;病程(3.4±1.2)年;1级高血压19例,2级高血压15例;(2)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54±4.6)岁,病程(3.5±0.9)年;1级高血压18例,2级高血压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水平、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4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前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并停用含氮药物,治疗组以天麻钩藤饮口服,天麻10g,钩藤15g,石决明20g,栀子10g,杜仲10g,寄生10g,牛膝10g,黄芩10g,益母草15g,夜交藤15g,朱茯神10g。日服1剂,分早晚2次服,对照组以尼群地平10mg,日服3次,两组均连服4周。
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1.5.1 血压 检测时间为早上10时,患者膀胱排空,安静休息15min,卧位,用标准水银柱袖带血压计测量右臂血压,用听诊器的柯氏第1相为收缩压,第5相为舒张压,连测3次(间隔2min)取平均值,每日1次。
1.5.2 血清NO与ET测定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于清晨9时空腹卧位取肘静脉血2ml,检测NO与ET,NO采用换算法,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ET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由天津九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操作均由乌市中医院检验科完成。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中药天麻钩藤饮与西药尼群地平有同样的降压效果。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