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详细内容
1.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面临的问题1.1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漠。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笔者在2011年9月对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麻醉、检验、眼视光四个专业300名大学生进行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0.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65.8%的学生不清楚医学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将来有明确设计的只有15%。由此可见,目前相当多的医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认识,意识淡漠,缺少实际的实施,这必将影响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
1.2动机的差异性增加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难度。近年来大学学费大幅提高,生活费用增加,一些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很大,只能考虑按期完成学业,但是,大多数医学生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报考医学院校就是为了以后摆脱贫困,不愿回当地基层医疗单位就业。用人单位方面,较大规模的医院要求应聘者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或是足够临床经验,并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因此普通院校的医学本科毕业生要想进入高级别的医院并不是那么容易,一般来说只有两种途径,其一是选择考研;其二是选择一个较低的平台到小型的乡镇医院去工作,等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之后再转到较大的综合型医院工作。诸多因素对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干扰,因此加强务实有效的指导和教育很有必要。
1.3大部分医学生对自己认知不清。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不断增强,但对自己的认识并不全面,对事情的观察和思考容易停留在表面。有的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有的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信心,因此对自己确定的理想与目标不切合实际,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差距,就会产生自怨自艾的心理,不能正视社会上不合理的现象,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1.4缺乏专业指导人才。职业指导人员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指导老师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掌握相关医学领域政策法规,并具备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的机构基本上是就业指导中心和二级学院的学生管理办公室,对学生辅导主要是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做一些简单工作。就业指导中心更多的是行使行政职权,发挥行政功能,很少针对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教育。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定职业取向的关键时期,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在客观上给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程。
1.5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完全形成。虽然很多院校已经开始关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而且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初步的计划,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没有认真执行,缺乏自我激励和自觉行动。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完全形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较少融入生涯教育,缺乏主动施教的意识,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缺少积极性,很少主动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寻求指导。这往往导致知识储备不够、社会阅历较少的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走入误区,导致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明确,不能很好地把学习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结合起来。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方法笔者六年来从事医学生辅导员及就业指导工作,结合本院几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得出以摘要:文章从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手,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