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对羊水细胞培养应用于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的调查

对羊水细胞培养应用于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的调查

详细内容

 科技信息高校理科研究近年来,产前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取材来源更趋于多样化。诊断的方法包括运用细胞遗传学分析染色体核型、运用分子生物学检测基因、运用生化方法检查各种酶的含量等。不过,其中许多方法和技术并不成熟,在临床上难度很大。相对而言,在孕中期运用羊水细胞检查进行产前诊断是比较具有临床价值的。在研究中,我们总结了从2005年以来184例孕中期羊水细胞检查结果,结合其临床情况,研究分析运用羊水细胞学检查行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

一、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184例孕妇均来自遗传咨询门诊,对每例接受产前诊断的孕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家系调查及必要的体检等。孕妇产龄在22-45岁之间。其中93例是产前生化筛查胎儿Down综合征高风险孕妇、45例为高龄孕妇、13例有Down综合征分娩史、6例平衡易位携带者、4例为产前生化筛查18三体儿高风险、6例孕妇B超提示畸形儿、4例孕妇有畸形儿分娩史、2例为医疗性性别鉴定、3例为产前生化筛查其他异常。另外,无明显医学指证但孕妇要求行产前诊断者6例,试管受精并行产前遗传学诊断后妊娠2例。穿刺的时间和方法184例孕妇羊膜腔穿刺时间在孕龄17-26周。羊膜腔穿刺术前均行B超检查了解胎儿大小、发育情况、胎盘位置等。摇腹3秒后B超定位下穿刺,抽出羊水20ml。实验方法抽出羊水离心后,细胞沉渣接种入培养基,置5%CO2、37℃恒温箱中进行开放式培养,收获制片按本遗传式方法操作。G显带后镜下观察每张片子,计数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像2030个,分析35个。

二、结果羊水细胞培养184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182例,成功率为98.9%。培养失败两例,表现为细胞生长不良。另外,有7例血性羊水,在换液时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培养瓶,仍然获得了足够可分析的细胞分裂像,取得了满意的诊断结果。羊水细胞核型分析情况184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行核型分析者中发现异常10例,异常检出率为5.6%;6例为主要的染色体异常,均为21三体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例;平衡易位3例。以产前生化筛查Down综合征高风险为指证的,有3例检出异常核型;以高龄为指证的,有两例检出异常核型;以B超提示为指证的,有1例检出异常核型;以平衡易位携带者为指证的,有3例检出有异常核型。3、孕妇及胎儿情况随诊行羊膜腔穿刺的184例孕妇一般情况良好,未见羊水栓塞、胎盘早剥、阴道出血、胎膜早破、胎儿损伤及感染并发症。除选择性引产外,无一例妊娠丢失。

三、讨论羊膜腔穿刺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指采用各种特殊的方法对胚胎或胎儿出生前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等缺陷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进行选择性流产或宫内治疗,防止缺陷儿出生,从而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产前及时、安全、准确地诊断胎儿遗传病或畸形,有利于临床医生和产妇共同协商,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案。产前诊断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细胞遗传学检查、生物化学测定、分子细胞学检查、胎儿镜检查、绒毛活检法等。其中通过羊膜腔穿刺,培养羊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的细胞遗传学方法诊断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羊膜腔穿刺法是一种通过B超引导、经腹部穿刺羊膜腔收集羊水的方法。1966年,Mark Steele和Roy Breg首先从羊水中分离出胎儿细胞且培养成功,并对经培养的细胞进行核型分析。此后,这一技术不断改进,其安全性、准确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且适用范围日益扩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只要严格操作规范,运用羊膜腔穿刺开展产前诊断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羊膜腔穿刺是一种创伤性诊断方法,其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是导致孕妇及其家属焦虑的主要原因。据文献报道,孕中期羊膜腔穿刺的流产率为0.5%~1%,为了减轻创伤,要严格控制操作指证,努力预防感染,术后密切随访,及时处理潜在的风险。(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