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西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现状(一)
详细内容
【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出血
性疾病,目前临床上蒙医西医的治疗方法不同其疗效也有较大差别。西医治疗以控制出血,减少血小板的破坏,提高血小板的计数为原则。蒙医治疗以清热凉血,清温解毒等辨证为原则,从而达到止血提高血小板计数的目的。在此论文中介绍蒙医和西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现状。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蒙医治疗,西医治疗?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因血小板抗体破坏血小板导致外周血液血小板减少的所以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粘膜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其寿命缩短,骨髓内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但伴有发育、成熟障碍,患者血清或血小板表面常存在血小板抗体〔1〕。?
1目前西医治疗有:?
1.1观察:目前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首先是维持一个安全的血小板数,并非要求到正常范围,就此Coltelazzo等(1991)和stasi(1995)分别对血小板数30×10?9/L和50×10?9/L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随访观察数年后发现,在未进任何治疗情况下均未发生严重的出血,而严重的出血仅发生于10×10?9/L的患者,因此一般认为对血小板(30-50)×10?9/L且无出血症状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给予观察而不必治疗。
1.2药物治疗?
1.2.1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近期有效率达70%至90%,但停药后易复发,其作用可能为减少血小板抗体生成,抑制抗体与血小板的结合,减少血小板破坏过多。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出血症状,刺激骨髓造血。常用泼尼松1-2mg/(kg.d)等。?
1.2.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用法:0.4g/(kg.d)连用5日,紧急抢救时用1.0g/(kg.d)。免疫球蛋白(IVIg)通常1日至3日见效。?
1.2.3抑制抗体形成:适用于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常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有关药物有:长春新碱用量每周1次1mg至2mg,疗程3周至6周。静脉注射环磷酰胺等。?
1.2.4其它药物治疗:包括细菌因子,a-干扰素,达那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