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球形肺炎(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目的:总结球形肺炎的CT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30例球形肺炎的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主要CT表现为靠近胸膜呈现类圆形。边缘不规则、模糊、浅分叶;中央密度较外周高,可见“晕征”,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见清晰的略低密度区;病灶与胸膜接触面广,可见较明显的支气管充气征,腔略扩张;管壁规则:非胸膜侧伴有炎性渗出灶;病灶周围有增多、增粗、扭曲的充血血管;抗炎治疗后复查病灶吸收缩小、消失。结论:上述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诊断球形肺炎和与周围型肺癌鉴别。
〔关键词〕 肺;肺炎;影像
球形肺炎有时在临床和影像学上与肺部其他球形病变,特别是肺癌很相似,易于误诊,有关球形肺炎的CT特征,国外文献未见阐述,国内也少有报道。本文收集经CT检查,资料完整并经临床证实的20例做一分析总结,以提高本病的CT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共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1岁~81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7 d~3个月,平均30 d。主要临床症状:发热5例,咳嗽13例,咳痰10例,咯血5例,胸痛10例。实验室检查:血白细增高2例:8例做纤维支气管镜有6例见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活检和刷片为炎症,2例正常。CT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层厚10 mm,间隔(间距)15 mm,10 mm重建,部分病例加2 mm~5 mm减薄扫描。13例同时作了增强扫描,对病灶采用肺窗和纵隔窗分别观察,抗炎治疗后均摄片复查,21例行1次~3次CT复查,有19例病灶吸收缩小、消失,有11例病灶基本吸收。
2 结果
2.1 部位 病灶位于右肺21例,左肺9例,分布两肺各叶。
2.2 形态大小 在CT上病灶大致呈类圆形,8例表现一边贴胸膜,两边垂直胸膜的方形,3例呈一边贴边胸膜的三角形。病灶最大径3.0 cm~8.0 cm,平均直径3.5 cm。
2.3 边缘 边缘毛糙,有较粗长毛刺者12例,轻度分叶5例,17例边缘模糊。
2.4 密度 纵隔窗观察,平扫时25例病灶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作增强扫描的21例中除2例无明显强化外,其余病灶均有轻度、中度强化,强化不均匀。增强后界面更锐利,另4例平扫时密度均匀,增强后病灶中央见一界面清楚、规则之非强化区。从肺窗观察,18例中央密度高于外周,6例病灶周围可见带状低密度“晕征”。
2.5 与胸膜的关系 21例病灶呈广蒂贴近胸膜,与胸膜接触面宽度为2.0 cm~6.5 cm,其中9例>3.0 cm。除1例外,其余20例病灶与胸壁之间可见透亮线,4例病灶附近胸膜轻度增厚,较明显,且范围较广,2例不贴近胸膜的病灶可见胸膜凹陷征。
2.6 支气管充气征 18例可见,其中5例支气管影较多,略有扩张,管壁规则。
2.7 其他 9例病灶肺门侧可见血管充血现象,3例病灶非胸膜侧淡片影,4例其他肺野伴有炎症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