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应重视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一)

应重视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一)

详细内容

【摘要】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及医学模式的改变,强化医学伦理学教育显得非常迫切。强调医学伦理学教育有重要意义:是医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根本体现;是避免医疗事故、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成功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应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德内涵所发生的变革,对医学伦理学的内容及教育方法进行改革;重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系统连续地进行教育;并同时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医学伦理学教育。

【关键词】 中医教育学; 医学伦理学; 教育; 实习

2005年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一经媒体披露,立即引起全国舆论哗然。此后,媒体又接二连三地披露出各地医生拿红包、回扣事件及医药流通的种种黑幕,医护人员由崇高的“白衣天使”,变为人们眼中的“白眼狼”,医患矛盾日增。据报道,医疗支出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致贫的最大因素之一(摘自中新网,作者:周兆军)。由此可见,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虽然促进了医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市场经济也影响到医疗行业,部分医护人员也存在拜金主义思想。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是当前医学教育者面临的严峻问题。

  医学伦理学是以医务工作者的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用伦理学理论和原则来探讨和解决医疗卫生工作中医患关系行为的学科,为医生提供了医疗行为准则。

  1 医学伦理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质,是医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根本体现 医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类的健康。“医乃仁术”中“仁”与“术”组成了医学的两个因素。道德是医学内在的固有要求[1]。医学的伦理特性决定了医学教育不仅应重视传授专业知识,而且应同时重视医德的教育。具有良好医学伦理素质的学生是成为好医生的基础。因此,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质是医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根本体现。

  1.2 强化伦理学教育、加强医德建设是避免医疗事故、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在发生的医患纠纷中,多数是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欠佳,恶化医患关系;或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未做到知情同意原则,未重视患者的自主权,患者不理解,激发医患矛盾引起纠纷;或责任心不强,对患者检查诊断不仔细,处理问题不及时、不妥当,操作不严谨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医疗差错、医疗事故;或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让患者无谓地花费过多的资金,引起患者不满引起。综上所述,医疗事故、医患纠纷的产生有技术和医德两方面的因素,但两者互相联系,技术是医德的基础,医德是技术应用的保障。强调医德建设、医德伦理学教育,重视生命,培养医务人员责任感,是避免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1.3 强化医学伦理学教育,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医院工作的中心是医疗,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的根本。而医疗质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医德医风;另一方面是医疗技术、设备。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可否认,医疗技术和设备是保证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但如何运用技术、设备和发挥其作用的程度,则取决于医务人员医德水平的高低。若医务人员只注重优良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高尚的医德医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医疗质量下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影响到医院形象,最终影响的是医院的发展。因此,强化医学伦理学教育,加强医德建设对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医学伦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生医学伦理素质教育的最主要手段,正日益受到世界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视。但中国在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素养教育方面起步较晚,多引用外国的经验,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理论讲授,授课老师从未做过临床医师,教学未重视与临床实际结合,理论与实际相对脱节,难以说服学生,并缺乏连续性,教育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医学伦理学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德内涵所发生的变革,强调对医学伦理学的内容及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医学伦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伴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2]。古代中、西方医德都强调治病救人,中国古代强调医生应“一心赴救”“仁爱救人”,希波克拉底誓言亦指出:“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但这些医德规范没有重视患者的自主性。古代医患交往模式类似“父子型”,医家施药扶危,患者则受恩得救,医生总是处于主动地位,而患者是被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