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一)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在《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学生自主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并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这一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切合了现代医学教育培养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医学心理学

  现代医学理念已经逐渐完成了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一转变影响着医学工作者的思维与行为方式,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当今医学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应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很好地切合了现代医学教育培养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怎样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到《医学心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简单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这一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获得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但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建构主义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诸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和有效合作者,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得到了矫正因而备受推崇。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1医学心理学的教学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教师是否按计划完成教学程序,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传统的医学心理学教学注重的是医学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不应该立足于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把实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作为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掌握临床知识技能的同时,加深医学生对自身心理发展特点的认识,学会思考,学会自我监控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学生在学习医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的同时,认知、思维、学习和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使教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师生的角色定位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师生角色定位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同时也不否认外部引导,亦即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医学心理学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民主、和谐、有利于师生互动的环境,引导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首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医学心理学新的知识重新认识,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然后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指导合作下,进一步深化对医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2.3提倡情境性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问题情境”,应该是真实的、复杂的、多种答案的,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学应使学生的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为此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强调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复杂的学习环境,不应只教学生基本技能和提供过分简单化的问题,相反,应鼓励学生面对复杂的学习环境,其中包括“含糊的”和结构不良的问题。学校之外的世界很少只需要基本技能和按部就班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应确保每一个学生经历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学生在面对这些复杂任务时,可能需要支持帮助找到资源,保持前进的方向,将大的问题分解成小的问题,等等。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在临床上会经常碰到很棘手的疾病问题,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而且应该从整体性上考虑致病、治疗和转归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并且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寻找能利用的资源。通过一些真实的、复杂的情境教学,培养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