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肺栓塞的溶栓配合与护理(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肺栓塞大面积溶栓配合护理
肺栓塞是一种具有致死性可能的常见疾病,而大面积肺栓塞则指血管阻塞面积达25%~75%,主要特征有肺动脉压突然升高和急性右心功能紊乱以及休克。肺动脉压急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是机械性阻塞,次要因素是一些血管神经因素引起的血管和支气管收缩。超声研究证明无法根据栓塞面积大小判断肺动脉压力大小,也说明肺栓塞预后的关键不在于阻塞面积的大小,重要的是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一、急救流程
1.大面积PTE患者应收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为防止栓子再次脱落,要求绝对卧床,不可过度屈曲下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
2.对有低氧血症者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呼吸衰竭时可予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尽可能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
3.选择较粗大的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以方便溶栓药物输入及溶栓治疗过程中采血监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动静脉穿刺,尤其是不易压迫止血的部位。溶栓前所有穿刺部位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避免溶栓过程中出血。一般不做PI及深静脉穿刺。
4.完善各项检查,测定基础APTT、血生化、血常规、血小板计数,作为溶栓前后对照值。充分评估出血的危险性,查血型,必要时配血备用。
5.测量双下肢腿围距髌骨上缘15cm处,距髌骨下缘10cm处,做好记录并交班。如两腿围差别超过2cm或较前增粗,应引起重视,可行下肢超声检查,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6.备好溶栓药和急救物品及药品,如除颤器、鱼精蛋白等,保证急救用品处于备用状态。转科或外出做检查时应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如氧气、简易呼吸器、除颤器、尿激酶等。遵医嘱给予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N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二、护理措施
(一)溶栓中的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血压变化及有无出血倾向。
2.观察呼吸急促、喘憋的情况。
3.注意神志及瞳孔的变化,以观察有无颅内出血。
(二)溶栓后的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一般需绝对卧床2-3周。
2.观察有无胸痛、咳嗽、咯血、气短加重等症状,预防新的血栓栓塞。
3.观察下肢的变化,如有无酸胀、乏力、肿胀、双下肢不对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