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检验性误差及差错发生的原因及避免对策(一)

检验性误差及差错发生的原因及避免对策(一)

详细内容

检验性误差及差错的分类,按照时间顺序来分,一般可分为检验前的误差、差错及检验中的误差、差错。检验中的误差及差错又可分为技术性的误差及差错、理论经验性不足的误差及差错、责任性误差及差错三种。
1原因
1.1检验前误差及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检验前的误差及差错的发生,多出现于病房及门诊样本的采集阶段,至送达检验科这一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张冠李戴采错标本,输液时同侧肢体血管抽血,或大量输液后未在规定的时间后再抽血,抽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特殊样本未按要求保温及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检验科造成误差、差错。如做脑膜炎双球菌培养时,样本送运过程中温度偏低导致细菌死亡,血气分析样本采集时有气泡或采集的不是动脉血液,检测电解质及血糖等项目的样本济留时间过长等等。
1.2检验中的误差及差错发生的原因检验中的误差及差错,是指样品送达检验科后,至正式发出检验报告,这过程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误差及差错。首先检验室的环境条件及设备情况,是检验质量的基础,是检验结果误差小、无差错的前提。尤其是过去对实验室恒温这一要求严重重视不足的南方地区基层医院,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对仪器本身无恒温反应系统设备的影响十分明显,如血细胞分析仪及凝血仪的检测。其次,在仪器性能情况不理想,质控结果有偏移,但又检查不到真正原因时,又勉强出检验报告单,此时也容易产生超出想象的误差及差错。再者,是由于经验不足和理论基础比较差,加之质控靶值较宽,或无质控标本的实验项目可供参考造成的结果偏差及差错,最后责任性差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常遇到的,常表现为:对错名字、放错样本、加错试剂、样本明显不合格而不按规定处理、并勉强出检验报告单等。
2对策
2.1加大对检验科的设备投入检验科的质量建设同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成正比关系,现在许多基层医院实验室环境恶劣,设备低端,性能状况不佳,已成为检验质量提高的瓶颈,加大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2.2加强制度管理及责任意识教育首先要对负责实验前样本采集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着重检查对所有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实践证明很多样品不符合实验要求的,绝大多数都是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所致。因此按制度办事,加强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
2.3加强质控管理质控是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减少误差,避免差错的标杆,必要时要增加质控的密度及梯度,同时要注意质控物的启开时间,使用时效,及靠近有效期物质稳定度,确保对机器及试剂起到有效监控的作用。
2.4加强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训练,主动和临床医生联系了解病人状况在硬件满足的情况下,样本的采集人员及检验技术人员,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对检验质量的影响非常大,遇到可疑结果,应及时核对复查,及时上报上级主管技术领导。对结果波动较大的,或者结果与诊断不相符,甚至相反的,要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充分了解病人的实际情况,必要时进行复查或送上级医疗单位复查核对,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5加强审单制度审单是避免不正常误差及差错流出实验室的最后一关,要选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来担负这一重要工作,审单前必须对各项实验当天的质控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才能作出是否签发报告单的决定,同时参考病人的病史及历史检查结果。必要时做扩大检查,有时可起到互相印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