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外科术后疼痛与护理质量(一)

外科术后疼痛与护理质量(一)

详细内容

【摘要】疼痛是许多外科病人都要遇到的问题,术后疼痛对病人的生理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的相关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已将术后镇痛视为提高病人安全性、促进病人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术后急性疼痛的处理已成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疼痛护理管理为及时控制和缓解术后疼痛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术后疼痛评估镇痛心理护理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可见于几乎所有的术后病人,但对其护理质量较差。据报道有50%以上的病人术后72小时仍疼痛不止[1]。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迅速有效地减轻疼痛是护理的基本要求。
1术后疼痛的影响
1.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术后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皮质醇增加,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得全身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导致术后病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1.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疼痛使骨骼肌张力增加,肺顺应性降低,通气功能下降,使病人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引起肺不张等并发症。
1.3对胃肠、泌尿系统的影响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反射性抑制胃肠道功能。降低平滑肌张力,病人术后出现腹胀、恶心、尿潴留等。
1.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疼痛可引起多种激素的释放,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肾上腺素,皮质醇病变,血糖素升高,促使血糖增高,蛋白质、脂质代谢增强,使术后病人容易发生负氮平衡,不利于机体康复。醛固酮、皮质醇、抗利尿激素增高使得机体水钠潴留,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某些心功能差的患者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1.5对免疫系统功能和凝血机制的影响与疼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可使淋巴细胞减少,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另外疼痛引起体内内分泌系统改变,也引起免疫机制改变。疼痛应激反应使血小板粘滞增强,功能降低,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
1.6其他影响疼痛使病人感到无助、焦虑、失眠,病人常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动。
2术后疼痛的护理
2.1改变对疼痛的观念,有效评估疼痛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并真正地落实在实践中。病人应报告疼痛,医务人员应向病人询问、评估、治疗疼痛。护士在处理病人的疼痛时,应包括自己的评估,与病人疼痛体验的评估。所以护士应更好地去理解疼痛的本质,从而有效的进行疼痛管理。
2.2责任护士职责近年来,临床疼痛治疗出现了一种新技术―药泵技术,给药方案转向由病人自行给予,即病人自行利用药泵“自控镇痛”。术后病人返回病房护士接班时,应了解所用镇痛泵为哪一类型,是否连接妥当。必要时向病人或其家属解释有关注意事项。在镇痛泵使用过程中,检查镇痛泵的情况,了解病人镇痛的效果,副作用的发生率。在为病人换补液或静脉推药后,要始终保持三通接头的通畅。此外,还应做好24小时疼痛的观察、评估与记录,疗效评估与记录,进行病人及其家属疼痛知识、疼痛自我评估与疼痛自我护理的宣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