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中药防治运动性贫血的研究(一)

中药防治运动性贫血的研究(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运动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中药

运动性贫血,即剧烈运动导致的贫血现象,由日本学者Yoshimura提出,此观点逐渐被运动医学界多数学者认可与接受,这也成了运动科学中长期未解决的难题。缺铁性贫血(IDA)是运动性贫血的主要原因〔1〕 ,由此笔者就中药防治IDA的研究,探讨中药防治运动性贫血的思路与价值。

 1 运动性贫血发生的机制与防治

关于运动性贫血产生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专家认为主要有三种原因〔2〕 :①血浆稀释引起的相对性贫血;②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③血红蛋白再合成减少。运动引起高血浆容量反应,是运动训练适应性表现,不会造成真正意义的贫血。另有学者〔3〕 认为,长期、剧烈的运动训练可以导致铁代谢的紊乱,从而引发机体缺铁的发生,是导致运动性贫血发生的重要原因,运动员IDA在运动性贫血中占较大的比例。王金萍等〔4〕 通过实验证明,运动性贫血与铁代谢的紊乱有直接关系。根据运动性贫血发生的可能机制,国内外关于运动性贫血的防治方法的研究侧重于有效铁剂的研制与利用。血红素铁、有机铁具有易于吸收、服用量少、较轻副作用、受影响的因素少等优点,是目前体育界预防运动性贫血的最佳铁制剂。但是,血红素铁、有机铁的吸收性高易诱发机体摄入过量的铁,引起铁过负荷性疾病。因此,运动性贫血的防治方法仍需深入探讨。

 2 中医防治IDA的研究

2.1 中医治法与中药组成 IDA是现代医学的专有名词,它属于中医的“萎黄”、“血虚”等病证。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国内学者〔5-14〕 认为IDA属中医的气血两虚证。中医认为虚则补之,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补益脾胃是防治IDA的关键;其次,中医的五脏之中,肝主藏血,肝与脾的关系密切,肝气不舒,脾气不升。石林阶等〔15〕 从疏肝理气治疗IDA;另外,中医的五脏之中,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主骨生髓,因此,血虚与肾虚有必然的联系,覃桂华〔16〕 从补肾益精治疗IDA;结合临床,有人治疗胃手术后的IDA,加了活血化瘀的中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7〕 。根据中医的辨证与治法,防治IDA应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是补气的黄芪、党参、白术〔5,7,8,12,16〕 ,补血的当归、枸杞、大枣等 〔6,9,13-16〕 ,这符合中医对IDA气血两虚证的诊断。其他中药比如活血的丹参〔17〕 ;清热的人工牛黄、银杏叶等〔18〕 ;疏肝的柴胡〔15〕 ;补肾的熟地、菟丝子、女贞子〔5,16〕 ;补 阴的麦冬、黄精、五味子等〔19〕 也有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多数学者从益气养血、补脾生血的角度防治IDA,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通过疏肝、补肾、化瘀等治疗IDA,说明了IDA其他的中医病机,这也可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运动员IDA在运动性贫血中占较大的比例,但运动性贫血不同于一般人群的IDA。对于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众学者已接受了本虚标实的中医机理。笔者认为由于运动引起的运动性贫血,应该也包括本虚标实的中医机理,虚───“气血不足”,实───“气滞、血瘀”引起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障碍;另外活血、清热、疏肝等中药的临床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因此,中医治疗运动性贫血,可以另辟蹊径,先祛邪,后扶正,或扶正兼祛邪,活血、清热、疏肝等中药值得思考运用。

2.2 中医治疗IDA的现代药理研究

2.2.1 改善贫血状况 从临床报道来看,多数学者〔5-18〕 均认为通过中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数量。

2.2.2 改善铁代谢 有人通过临床治疗发现中药可以提高血清铁(Fe)〔9,11,13,17〕,中药可以提高铁蛋白(SF)〔5,7,13-15,18〕 。有学者〔20,21〕 通过实验发现中药可以改善铁代谢,提高血清铁、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降低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Tf)、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从而促使铁进入红细胞以合成血红蛋白。

2.2.3 其他方面 钱进等〔22〕 发现按摩可以改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患者血清D-木糖吸收率,尿淀粉酶活性有明显提高;另外,张甲岭等〔17〕 还发现气血两虚证,久之必挟瘀滞,治疗中应重视活血化瘀药的配用。这样不仅可改善骨髓造血的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而且还可以改善机体的微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有利于致病因子的清除,以达寓攻于补、标本并治之效。

从中医药治疗IDA的现代药理研究来看,中药可以通过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铁代谢、改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机体的微循环,促进组织代谢等多种途径有效地治疗IDA,这些机制均符合防治运动性贫血的要求。在防治IDA中,中、西医的最大区别为是否直接服用铁剂。西药铁剂具有副作用,中医对IDA认识,没考虑铁的原因,在中医治疗IDA的临床报道中,钱进等〔22〕 认为按摩可以防治小儿IDA;也有人通过实验表明,健脾补血口服液的作用机制不在于直接补充铁元素,而是通过调节代谢,充分利用食物中的铁,纠正缺铁以达到治疗IDA目的〔23〕 。中医药是公认的天然疗法,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应用中药防治运动性贫血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