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四季气候与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一)
详细内容
【摘要】 中国是最早重视和研究地域、气候与疾病关系的国家。《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气候密切相关。对近10年100余篇地域、四季气候与疾病相关性的文献整理研究,发现地域及四季气候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该领域研究对临床防病治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地域;四季气候;疾病;综述
中国是最早重视和研究地域、气候与疾病关系的国家,早在两千年前的《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人与天地相参”的理论观点〔1〕。现将近十年有关地域、四季气候与疾病相关性的文献整理研究,概述如下。
《素问・异法方宜论》是最早提出我国东方、西方、北方、南方、中央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与居民身体和疾病的相关性,指出:“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中央者,其地平以湿……亦从中央出也。”可见,不同地域其疾病的发病特征也有所差异。
李青春等〔2〕发现北京市呼吸道疾病1月、12月为高峰期。马有哲等〔3〕发现北京市急诊死亡的病例中,冬季多夏季少。吴弥漫等〔4〕对广州市心脑血管病的分析,发现该市高血压性心脏病及急性心梗均与最低气温、平均气压有关。董蕙青等〔5〕对南宁市脑卒中发病及死亡〔6〕的研究,发现春季发病率高,冬季死亡率高。苏颖等〔7〕对长春地区流行病发病进行了总结,发现该地区流行病变化最大是春季,最小是夏季。胡亚男等〔8〕对长春地区异常气候年流行病发病率的研究,发现该地区异常气候年部分流行病的发病率比非异常气候年高。孟庆莲〔9〕对泰安地区急性脑血管病的研究,发现此地区脑出血多发在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时;脑血栓多在气温下降、相对湿度上升时。赵红旭等〔10〕对昆明地区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发现该地区脑血管病在四季各有一高发月,分别是3~4月、1月、7月和10月。叶世龙〔11〕对深圳气候与咳嗽的研究,发现深圳多热性咳嗽。
《素问・咳论》指出:“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描述了五脏咳与季节的关系。
肖劲松等〔12〕分析了武汉市常见8种疾病与四季的关系,发现冠心病、高血压多发在春季,上呼吸道感染、脑梗塞多发于夏季,哮喘多发在秋季,下呼吸道感染、脑溢血多发于冬季。亢慧兰等〔13〕对临汾市气候与疾病的分析,发现呼吸道感染冬季发病率高,急性胃肠炎、急腹症夏季多发,心脑血管病多发在寒冷季节。陈正洪等〔14〕对武汉市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病的研究,发现上呼吸道感染春夏多发,下呼吸道感染、心梗冬春多发;脑溢血冬季多发,脑梗塞夏季多发;冠心病和高血压春秋季多发。赵杰夫等〔15〕对邵阳县流感与气象的分析,发现冬季为高峰期,夏季为低值期。李相猛等〔16〕对黄石市脑卒中疾病的分析,发现缺血性脑卒中高峰期在夏季,低峰期在冬季;而出血性脑卒中则相反。谢静芳等〔17〕通过气象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的研究,发现冬春季对高血压影响大;春季影响脑卒中;夏季影响冠心病。郑学山等〔18〕对潍坊市脑中风的研究, 发现冬季发病率高,夏季低。张晓云等〔19〕对天津市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发现该病高峰出现在4~6月。杨东涌等〔20〕通过分析宾县单纯性高血压病,发现其高峰期在3~4月、6月和9~10月。李再刚等〔21〕对安康市溃疡病的研究,发现该病春秋季病发率高,冬夏季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