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静脉血流频谱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价值的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冠心病患者肺静脉血流频谱对左室舒张功能评价之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各45例冠心病患者和相同年龄组正常人的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峰值(Sp、Dp、ap)及其速度时间积分(Si、Di、ai),与所检测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峰值(Ep、Ap)、速度时间积分(Ei、Ai)及等容舒张时间相比较,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ap、ai较正常组显著增大,Si、Dp、Di和Dp/ap、Di/ai值明显减小,ap、ai增大幅度与左室舒张功能明显相关。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值一般反映了左室舒张功能状态,但对几例出现的“伪正常”频谱表现难以明确评价。结论肺静脉血流可直观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内的压力状态,其频谱特征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结合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较用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一种方法更加准确可靠。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心病肺静脉左室舒张功能
研究表明,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病变时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先于收缩功能异常出现。近年来,国内外已将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作为评价早期心肌缺血的一项敏感指标,既往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主要常用指标有(Ep、Ap)、(Ei、Ai)及其比值、等容舒张时间。二尖瓣血流频谱在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时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伪正常”现象已为人们所认识,而肺静脉血流频谱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已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认为肺静脉血流频谱能够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状态,提出对二尖瓣血流频谱出现的“伪正常”,如果同时检测肺静脉血流频谱则可得以明确鉴别。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肺静脉血流频谱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时的价值,为临床准确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1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冠心病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45~75岁,平均(60.4±8.1)岁,病史2~15年不等,均由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按照冠心病的标准诊断,其中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正常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5~75岁,平均(59.6±9.2)岁,均无心血管疾病史,无心前区疼痛、胸闷史,血压、心率正常,心电图正常。
1.2仪器与方法应用HP5500型彩超仪,2.0~4.0MHz宽频探头。检查时受检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心电图同步显示。先常规检测各房室腔大小、各瓣膜质量,观察瓣口有无反流,于心尖四腔心切面上将彩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前后叶开放的中点,检测舒张早期峰值(Ep)、舒张晚期峰值(Ap)及其速度时间积分(Ei、Ai)。于心尖五腔心切面将取样容积置于同时显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血流的适当位置测得等容舒张时间。另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将取样容积置于右上肺静脉管腔内距开口5~10mm处,在平静呼吸时检测右上肺静脉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Sp、Dp、ap及其速度时间积分Si、Di、ai,取三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计算Dp/ap、Di/ai、Sp/Dp、Si/Si+Di。
1.3统计分析对应各项测值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一般检查结果正常组各房室腔大小正常,7例二尖瓣少量反流。冠心病组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左房、左室增大及二尖瓣反流。其中16例左房偏大或增大,容积51~73ml;9例左室增大,容积121~203ml;16例合并二尖瓣少量反流;6例中量反流。
2.2正常组测值二尖瓣血流频谱Ep>Ap者23例,EpAp者22例,其中39例Ei>Ai,6例EiAi;其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Sp>Dp者41例,Dp者4例,而Dp>ap,Si、Di、ai亦呈相应变化。
2.3冠心病组测值二尖瓣血流频谱Ep>Ap者6例,EpAp峰者39例,35例Ei>Ai,10例EiAi;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45例Sp>Dp,ap>30cm/s,其中30例Dp>ap,15例Dpap,其Si、Di、ai亦呈相应变化。
2.4冠心病组6例合并二尖瓣中量反流及左房增大者,二尖瓣血流频谱均为Ep>Ap,Ei>Ai,而其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均表现为ap、ai显著增大,4例ap>35cm/s,2例ap>40cm/s,Dp、Di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