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高校学生干部倦怠现象探讨(一)

高校学生干部倦怠现象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 要: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干部倦怠的危害和原因,提出从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境与个人心理特征两方面入手,防范与干预高校学生干部倦怠。?
  关键词:学生干部;倦怠;高校?
  
  1 高校学生干部倦怠现象简介?
  
  相比于社会上的各种职业划分,“学生干部”也是一种“准职业身份”,学生干部有任期,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工作对象,学生组织也有相应的“科层体系”划分。按照当前对职业倦怠的一般解释,可以如此来描述高校学生干部倦怠同学的典型心理与行为:①长期情绪上的倦怠感,表现为精疲力竭,易怒无助,对工作冷漠悲观。②人格解体,明显表现为拒绝接纳工作对象,蔑视和缺乏耐心甚至麻木不仁。(3)较低的成就感,工作常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缺乏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工作质量。?
  学生干部倦怠情绪的长期积聚,多会导致两种结果:(1)辞职。当前高校中,学生干部都是经过相应的选拔程序产生的,有相应的任期,辞职是指在任期未满之际,提出离职申请。(2)逃避现状。没有离职,以一种应付的态度处理工作,保持一种超然于工作之外的姿态,简而言之,在其位不谋其职。或者说,仅满足于完成本职工作,对职责范围之外的、对要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工作冷漠处之。?
  倦怠现象并非只有负面价值,“工作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学生干部倦怠,从外而内讲,是“学校-教师-学生干部-学生群众”构成的特殊组织功能失调在学生干部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从内而外讲,是个体对上述组织未能提供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情境、或存在不合理期望产生的心理倦怠。故学生干部倦怠是学生组织、自我问题的暴露,对改进组织、提升自我具有正面意义。?
  
  2 倦怠原因分析?
  
  (1)成就感缺乏。学生干部的工作成就感主要来自于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其中,由于学生、教师对学生干部评价方式、维度的差异,导致两者在影响学生干部成就体验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2)期望落差。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丰富自己大学经历、完善发展自己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因如此,许多同学对学生干部工作青昧有加。在竞选学生干部时,许多同学对学生干部带来的潜在价值期望很高,对学生干部工作本身的复杂与艰辛缺乏思考和准备,特别是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困难没有进行成熟的思考。因此,在遭遇困境时会产生很强的失落感。?
  (3)工作环境不理想。不良工作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工作职责不明确,主要有工作内容重叠,如班级中正、副班长分工模糊,学习委员与纪保委员工作没有明确分工,等;没有明确的工作对象,在班委成员中,宣传委员承担各种活动的宣传,但活动是不确定的,相应工作内容呈现出不确定性,信息委员、生活委员也没有一贯的工作内容,工作对象也不明确,如果没有积极开展工作的意识,这些委员很容易流于“有名无实”的境地。②工作机制不明确。班委成员间如何制衡,班长、团支书关系如何处理,班委成员向谁负责,等等。③缺乏有效的干部间、干群间的沟通机制。干部间、干群间出现冲突是工作中的一种常态,通过各种“桥梁”及时阐清误解、化解冲突实质上是危机的及时释放,如果回避冲突、压制矛盾,各种消极情绪不断积聚,冲突只会演变成剧烈危机,严重状态下,学生干部对工作丧失信心与热情、班委工作无法开展、干群关系紧张、学生干部被孤立,等等。④工作不被重视。?
  
  3 对策探讨?
  
  应对学生干部工作倦怠问题,须从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境与个人心理特征两方面入手,坚持抓好防范与干预两个环节。?
  3.1 预防环节?
  预防环节的重点在于组织建设和调适个人心理。组织建设是指完善学生干部置身于的工作情境,调适个人心理是指尽量缩小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由于期望与现实差距导致的心理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