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一)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8例,术后77例48小时内疼痛缓解(94.4%),1个月后疼痛缓解率100%,3个月后为83.3%。随访1个月~1年,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因操作简单、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为临床广泛开展。我院2003年8月~2007年8月应用此项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性37例,女性41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7岁。其中T10椎体13例,T1116例,T1211例,L142例,L27例,L33例,L41例。入选条件:(1)中?重度疼痛和(或)活动障碍;(2)疼痛时间12月;(3)椎体轻?中度塌陷。以下为相对禁忌证:(1)疼痛时间>12月;(2)椎体塌陷:胸椎>50%,腰椎>75%;(3)椎管受压>20%或压迫神经根。由于PVP手术穿刺针较粗,有出血倾向者为禁忌;由于骨水泥易向椎管溢漏,椎体骨皮质破坏范围过大,尤其是椎体后缘骨皮质完全破坏者应慎选;椎体炎症者禁忌。

  2 手术方法 在操作前,应详细阅读术前的X线平片、CT、MR等影像学检查,选择合适的入路及明确病变部位、形态、程度及邻近脊髓的受压程度。根据病变部位采取合适的体位,即颈椎病变取仰卧位,胸腰椎病变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常规腰背部消毒铺无菌洞巾,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机透视引导下,穿刺针穿入病变椎体。经皮穿刺进入椎体的途径根据椎体的水平。胸椎采用经椎弓根或经肋骨头与椎体间隙进针法,而腰椎是经椎弓根穿刺进入,这样可以避免骨水泥沿穿刺针渗漏的危险。对椎弓根已破坏的患者可从后侧方直接穿刺进入椎体。常规椎体内病灶取材活检。经DSA正侧位透视证实穿刺针尖部位应位于椎体的上或下1/3并在前1/3,成功后抽出针芯,注入75%泛影葡胺,进行椎体血管造影。观察证实造影剂在椎体内分布正常,未向椎体后缘渗漏,生理盐水冲洗并吸净椎体内残留造影剂。然后按一定比例(粉/液/造影剂3:2:1)调制专用骨水泥,这样的骨水泥调制配方延长了聚合时间,更有利于骨水泥安全使用,且其生物力学指标基本不变〔1〕。然后将调配好的骨水泥经导管注入病灶内,骨水泥注入的理想效果应该是在椎体内均匀分布,每个椎体内可注入4~6ml,但一般不超过8~9ml。大部分患者单侧穿刺即可达到双侧灌注的效果,但如果骨水泥未越过中线,应该再次穿刺对侧椎弓根进行灌注。注射完毕在骨水泥硬化之前拔针,手术一般可在1小时左右完成。术后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经短暂的卧床休息后即可正常活动,观察2~5天即可出院,由于接受这一手术的多数患者长期服用镇痛剂,因此手术后应立即停止使用镇痛剂,以观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