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行政管理论文>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出现的问题及改革的方法

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出现的问题及改革的方法

详细内容

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存在行政化弊端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最大弊端在于行政化。所谓行政化就是把高校由学术机构当成行政机关来管理,使高校异化为以官僚机构模式运转的另类机构。一方面,高校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实际上形成了特殊利益集团。由于行政权力高高在上,学术权力受到极大打压,在各种资源配置中,如经费投入、研究课题、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职称评定等,统统由领导机构与中层职能部门控制。由此导致的经济腐败、学术腐败等各种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各种学术组织往往被高校领导机构和中层职能部门视为其下属机构,严重缺乏学术研究所需的自主性,导致教师缺乏科研积极性,或投机取巧,或急功近利,高校学术泡沫和学术造假现象也层出不穷,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二、我国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的原因我国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严重滞后。第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严重滞后,我国高校一直沿袭新中国成立后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不同高校有不同的行政级别。目前,我国高校有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及正处级等级别。政府不但直接任命高校校长,而且还干涉学校的管理机制、机构组成、办学规模、师资资质、专业与课程设置等具体管理,高校成为行政的附庸,丧失了自主管理、自主办学的能力。第二,高校行政化症结还在于现行的高校领导干部任命制度。政府不但直接任命高校书记和校长,而且还授予书记和校长极大的权力,从学院院长任选到学术委员会成员任命,从教研室主任安排到任课教师业绩评定,无不渗透行政意志。从校长 ( 书记) 、处长 ( 部长) 、科长到科员等党政机关,具有强烈的行政化倾向,党政权力严重泛化,学术权力不能得到充分、有效行使。第三,高校的学术委员会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中,学校和院系以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所占比例较高,学术组织的成员构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另一方面,由于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制度不够健全,学者及学术组织缺少影响决策的制度化渠道,不能构成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在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学者及学术组织参与决策的途径和方式有限,权力得不到充分体现,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在高校 “官本位”思想侵蚀下,相当一部分学术精英抛弃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宗旨,逐步转变为攀登仕途阶梯的 “勇士”。在价值观方面,他们从 “只服从真理”、 “学术至上”转而追求 “行政至上”、 “利益至上”。第五,高校 “双肩挑”现象使行政与学术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冲突,助长了一部分手握行政权力的高校领导的寻租行为,导致科研委托代理现象层出不穷。

三、我国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弊端改革的路径我国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弊端改革的路径是进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去行政化管理,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高校改革的着力点就是去行政化,去行政化不是不要行政管理,而是要以学术权力主导代替行政权力主导,尽量减少行政架构,缩小管理体系。去行政化的核心不在于取消行政级别,而在于重构大学内部民主治理、自主治理的结构模式。 1. 正确规范政府与高校的关系通过制定相关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正确规范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真正做到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一方面政府要树立服务意识,转变职能,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另一方面通过立法,明确高校的权利和义务,使高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 2. 依法治校,健全大学内部民主治理、自主管理结构要真正革除我国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的弊端,我国高校就必须真正依法建立 “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现代大学民主治理模式,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规律的现代高校制度。改革过程中,要保证党的政治权力不弱化; 行政机构和人员的行政权力不泛化; 广大教师的学术权力不绝对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实现高校行政权力由传统的支配型向现代大学的服务型转变。第一,改变现行的高校领导干部任命制度。我国高校领导一般都是由上级主管机关选拔任命的,与上级主管机关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致使高校领导只对上负责,只唯上不唯实。通过高校改革,高校领导要由职代会或类似组织选举任命或对外聘用,使其摆脱行政羁绊,全心全意为全体师生员工服务,为社会服务。第二,高校要压缩行政管理层级,推进行政结构扁平化。在此基础上,推行职员制,实行职务和职级待遇双轨制。2010 年,深圳大学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其核心是要在全校实行全员聘用制度。所有教职员工不再具有传统意义的国家干部身份,而全部转变为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本论文由://shlunwen.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

相关文章链接:研究在危机管理中如何制定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