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综合管理(一)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综合管理(一)

详细内容

新生儿病房多是病情危重、体重极低、发育不全和营养不良的新生儿,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差和侵入性操作多等是其共同特点,因而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1]。因此,新生儿病房作为医院感染监控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5%。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我院自2007年以来,按照医院感染的要求,建立建全了相关制度,对住院新生儿实行全程监护,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护理用品严格消毒和做好生物监测等综合管理,使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1加强管理
管理层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新生儿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履有报道。我院管理层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医院感染科,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控制和预防计划,由科室由主任医师和护士长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形成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和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监控、科学管理。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2.1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感染病例报告、工作制度、探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等。
2.2新生儿室按管理规范进行布局,分区明确设立了非感染病室、重症监护室、感染新生儿室、治疗室、配奶室、沐浴室、卫生处置室、工作人员更衣室、办公室和接待室等。
2.3空气消毒病室空气由循环风紫外线动态消毒,室内的地面、家具、医疗器械(各种暖箱、新生儿床、监护仪、呼吸机等)、各种台面、治疗车、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液盒、病例夹和门窗等每日用消毒液进行擦拭。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放置。
3加强手卫生管理
经手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是医院内感染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洗手是最简单、方便、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我院新生儿科非常重视手卫生,规定医务人员每次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出入感染病室,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时均要洗手。护士长组织训练全科医护人员学习卫生洗手六步法,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配备洗手后擦手的消毒纸巾,并进行考核。每位患儿床单位旁放手消毒剂供再次擦手消毒用。我新生儿科医务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较高,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保证了患儿的安全。
4护理用品严格消毒
长期使用抗生素,机体防御屏障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坏,增加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机会。故易发生肠炎、鹅口疮和尿布皮炎等。加强新生儿眼部、脐、臀、口腔等皮肤粘膜护理,有利于及时清除病原菌,防止生长繁殖和感染的发生。针对此,护理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每位患儿床单位的所有物品,包括衣服、包被、枕巾等布类用物、奶具等每日进行高压灭菌,暖箱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对呼吸机等侵入性治疗装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定期消毒并加强对感染的监测,新生儿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5做好生物监测
每月监测物体表面(暖箱消毒前后、奶具、监护仪等)、工作人员的手、一次性物品、做空气培养等,如发现不合格者,找出原因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再次进行监测,直到合格为止。室内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体检一次,每三月进行一次咽拭子和粪便培养。
综上所述,做好医院综合消毒管理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发现问题后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解决,这是搞好医院消毒工作的关键[2]。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通过规范化、制度化和常规化等综合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