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新探(一)

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新探(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中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中医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标志,以知识、能力、素质的整合为基础,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目的。

  1 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1.1 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在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医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个体知识的融合、能力的整合、素质的综合,从而使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德智体于一身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胜任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多岗位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2 确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

  一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医学纯治疗型模式将转变为预防、治疗、保健为主的新模式。〔1〕为此,医学人才培养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来适应这种转变的需要。二是中医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需要。但中医药具有浓厚的传统特点,它需要富有时代特征和现代科学品位,使之走向现代化、国际化。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将有赖于大批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来完成。三是现代中医药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封闭性、重复性、记忆性、权威性。很明显,它和未来教育的开放型、创新型、思辩型与科学性、民主性的理念相违背。现代中医人虽然有发展理论的愿望,但仍是长于继承,短于创新,不能因材施教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中医药学本身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1.3 确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

  一是方向性原则。高等中医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医药学创新人才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二是科学性原则。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严格考察与分析社会发展水平对未来医学人才的影响,医疗保健和服务模式的期望,要结合当今科技的发展等因素,从而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是终身性原则医学教育的终身性尤其明显。为此,在制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强调培养自学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