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效能(一)
详细内容
【摘要】人工鼻具有良好气道湿化、保温效能,降低了肺部感染发生率,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关键词】人工鼻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护理肺部感染率
气管切开容易感染,而传统气道湿化采用气管内滴液、雾化吸入等方法,药液颗粒大且未经加温,直接刺激气道,易出现刺激性咳嗽,肺部易感染。我科于2007年4月~2008年10月将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病人,病人刺激性咳嗽减少,痰液较稀薄易于咳出,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气管切开病人61例,男38例,女23例,年龄18岁~69岁,平均46岁,其中重症颅脑损伤36例,脑血管意外10例,复合伤15例,排除气管切开前肺部感染病人。将61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1例,应用人工鼻;对照组为30例,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种及治疗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人工鼻组: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研制的人工鼻,用生理盐水5ml将其内部吸水材料充分湿化后,一端与气管插管连接,一侧孔与吸氧管相连,调节氧流量3L/min,人工鼻每天更换1次,如有痰液堵塞及时更换,所有病人在持续吸氧时予生命体征监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生理盐水100ml插输液器、排气,前端安上剪掉针头的头皮针管,向气道滴泣湿化,滴速3gtt/min~4gtt/min,同时安好吸氧瓶,倒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连接好一次性吸氧管,剪掉前端并与剪掉针头的头皮针相连接,将头皮针管插入气管导管4cm~5cm,胶布固定,调节氧流量3L/min,上面覆盖2层湿生理盐水纱布,及时湿化纱布,盐水纱布每天更换,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1.3观察项目(1)湿化程度:湿化不足表现为痰痂形成和痰液黏稠度高。痰液黏稠度:Ⅰ度:痰如米汤或泡沫状,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无痰滞留;Ⅱ度:痰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常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2)病人刺激性咳嗽。(3)肺部感染情况。(4)护士工作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CS1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种方法气道管理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比较见表1,刺激性咳嗽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肺部感染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2两种方法气道管理痰液粘稠度比较见表2,U=1.10,P=0.269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3人工鼻组和传统组消耗的护理时数,见表3,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3.1人工鼻人工鼻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下来,以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吸入时气体经过人工鼻、热量和水分被带入气道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它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
3.2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的局限性①只能在同一位置湿化而导管内的其他位置仍有可能形成痰痂或黏痰。②对吸入气体不能加温,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导致呼吸急促,甚至喘憋。③寒冷的湿化液和气体使纤气运动减弱,造成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使分泌物积聚而影响正常呼吸功能。④导管口覆盖无菌纱布,容易移动、脱落,增加污染。⑤翻身、咳嗽时吸氧管易脱出,影响湿化,增加污染。⑥可能引起湿化过度、病人频繁咳嗽、痰液多,增加吸痰次数,多次吸痰易损伤气道黏膜,增加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