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举例求趣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举例求趣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详细内容

  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ics)是人类遗传学(human ge-ics)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类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物质基础,它是遗传学与医学结合的一门边缘科学。医学遗传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并迅速向医学各学科渗透。医学遗传学不仅与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组织胚胎学、卫生学等基础医学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研究各种遗传病的诊断、产前诊断、预防、遗传咨询和治疗密切相关。医学遗传学通过研究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提供诊断、预防、治疗遗传病与遗传有关疾病的科学根据及手段,从而对提高人类健康素质作出贡献。
医学遗传学在医学院校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通常安排在第1学期,本门学科知识内容枯燥,所学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对于学习底子薄、缺乏抽象思维能于以上因素,从医学遗传学的重要性和学习者现状差距来分析,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容置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对于教学整个过程来说,学生的学起主体作用,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要使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出来,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层含义。举例求趣是遵循认知规律,即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知程序,在讲授抽象的理论知识时,用生动的事例或譬喻解释所讲内容,使深奥道理简单化,使难以想像的问题形象化,达到以趣促思,启导引申的目的,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笔者多年从事医学遗传学教学,就举例求趣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中的运用及效果阐述如下。
激起疑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一个
人碰到令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时,他就会受到刺激,使思维活跃起来,在心理上产生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欲。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举例设疑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说实例是教学内容的依托和引发点,此时教学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最佳方法是从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即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采用,来引起学生注意力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学习。如讲ABO血系统知识时,可先布置实践作业题,调查家人的血型。上课时,可先让同学们把调查结果归类成几种不同的情况,从其中一种情况入手,如父母都是A型血,其一个孩子却出现O型血,怎么回事?一般情况下,有98%的同学会认为不可能,但事实却存在,同学们此时会急于知道原因,所以教师接下来的讲授过程中,同学们思维活跃,疑团渐渐地解开,最后豁然开朗,轻轻松松地学到了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原本抽象的血型基因一下子跃到同学们的桌面上、笔尖上、黑板上,使遗传基因不再神秘莫测,此时同学们思维特别活跃,进而主动对自己家庭的血型遗传进行分析验证,准确率很高。事实证明:通过生活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确实起到活跃教学气氛的作用,使学生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同时营造了既重理论认知,又重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即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
深入浅出,强化理论,由抽象到具体 用生活实例对所讲知识做强化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枯燥内容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如讲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之后,同学也许死记硬背地记住:空间结构是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由教学经验得出:有80%的同学不理解,只是记住而已;这时如果用生活实例来作一比方,用“毛线团”比作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条毛线”相当于蛋白质一级结构,一条或几条“毛线”(一级结构)缠绕在一起就是“毛线团”(空间结构),二者关系仅此而已,则有98%的同学完全理解,经过前后对比,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讲授“酶的专一性”之后,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来比喻。讲授DNA与mRNA、蛋白质三者的关系之后,可用校长与班主任、学生三者的所属关系打比方:校长有“信息”要先“转录”到班主任,班主任再“翻译”给学生,学生明白该如何去做。正如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录”给mR-NA,mRNA再去“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举一反三,启发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 学生举例恰当,说明知识已掌握,若有不当之处要及时纠正,或让同学之间探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打破“一言堂”的旧格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能动地解决课堂之外、生活之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认知的飞跃和升华。如遗传现象讲过之后,引导学生举几个日常生活中有遗传现象的例子,有的同学说耳垂可以遗传,有的同学则说:我父母都有耳垂,我却没有,耳垂不遗传。通过辩论,教师最给出结论:耳垂可以遗传,而且是显性遗传。为什么有的没有遗传下来,得用遗传规律及基因作用去解释,这是本册书重点,在不知不觉中又设一埋伏,有种欲知后事,请听下回的感觉,强化继续学习的心理需要。事实上,学生的经验大部分来自生活,且由于学生的辩证思维不够发达,易被表面现象迷惑,考虑问题时易产生片面性即怪问题。此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对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要适时引导,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实现意义建构。
教学过程中采用举例求趣方法时,自我体会很有学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经验、背景,而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就是说举例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入浅出,例子要尽量来源于生活,针对性强,做到贴切、有的放矢,要有选择,否则易起画蛇添足的效果。不要喧宾夺主,大讲特讲事例,而理论知识讲解很少,做到“以事引理”,避免学生仅仅停留于实际,不能深入理论中去。所举之例尽量用与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关的例子,如讲酶的作用时有一句话“酶的含量变化会引起疾病或疾病会使体酶的含量发生变化”,学生不太明白,可用肝炎患者说明,诊断时测其血清,发现转氨酶活力增高。学生以后在工作实际中,会想到其理论所在。
总之,这种方法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所得,从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学科成绩分析来看,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