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塞平加心理疏导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观察多塞平加心理疏导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5.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5.0)筛选出54例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随机分为多塞平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多塞平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次-1,2次・d-1和(或)多潘立酮10mg・次-1,3次・d-1,加用抗焦虑抑郁药多塞平,每次6.25~50mg,早晚各服用1次,辅以心理疏导,疗程4周;对照组仅用奥美拉唑和(或)吗丁啉。用汉化版“健康调查简易量表”(Medical outes study,SF-36)评估治疗前后FD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多塞平组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51.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塞平组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多塞平组两种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多塞平组生活质量提高,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总体健康8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P<0.0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加用抗焦虑抑郁药治疗及心理疏导,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奥美拉唑和(或)多潘立酮者。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塞平;心理疏导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常见的上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常有诸多症状,即便接受过多种检查,但无结构或器质性疾病,或可解释症状的依据。F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已知的一些因素包括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胃酸分泌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1〕。 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来我院消化科就诊的FD患者128例,从中筛选出能配合接受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5.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5.0)评定,并接受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问卷调查,同意接受随访的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54例,在应用奥美拉唑和(或)多潘立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焦虑抑郁药多塞平并辅以心理疏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共54例,男25例,女29例,年龄18 ~65岁,平均42.5岁。随机分为多塞平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入选标准
①符合罗马III标准(RomeIII)FD诊断者:必须包括以下1项或多项:a.餐后饱胀;b.早饱感;c.上腹痛;d.上腹烧灼感;症状出现至少超过6个月,且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 ,消化不良在排便后无缓解,消化不良的发作与大便次数或性状改变无关;②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内镜、B超)、心电图等排除可解释的器质性疾病;③同时伴有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④愿意接受各种量表及问卷的评估。按照罗马III标准将FD分为2个亚型,即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2〕,以便在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亚型给予相应治疗。
1.1.3 排除标准
①有消化道疾病史者;②糖尿病患者;③甲状腺疾病;④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有腹部手术史者。
1.2 方法
两组均按照FD亚型给予相应治疗:PDS亚型者给予多潘立酮(商品名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10mg,3次・d-1,餐前半小时口服。EPS亚型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商品名华澳美,上海华氏制药天平厂生产)20mg,2次・d-1,餐前口服。如兼具两种亚型者给予两药同服。
观察组加服多塞平(南京白敬宇制药厂生产),起始剂量为6.25mg・次-1,早晚各服用1次,以后根据患者睡眠改善情况,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可用至50mg・次-1,同时给予心理疏导治疗。门诊患者要求每周来院复诊1次,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不适症状。住院患者出院后建立电话随访。所有患者治疗4周后来院复诊并再次接受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及健康调查简易量表问卷调查。
心理疏导:接纳和尊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倾听,告知心理因素对本病的影响,让患者理解自己对疗效负有的责任而积极参与治疗。教会患者思维控制,有不愉快想法时要暗示自己停止,通过幻想美好前景或听音乐来分散注意力,保持情绪稳定。治疗中鼓励患者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在行动中获取快乐,消除症状。
1.3 FD躯体症状严重程度评估及疗效判定
对FD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3〕: 0级为无症状,记0分;1级为有轻度感觉但不明显,记1分;2级为症状稍重但不影响工作,记2分;3级为症状严重难以坚持工作,记3分。分别在治疗前后按同样标准记录上述症状的变化。显效为治疗后症状改善2个等级但未完全消失;有效为治疗后症状改善1个等级但未完全消失;无效为症状加重或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100%。
1.4 精神心理状态评估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定FD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标准分≥50分作为入选病例,分别确定为焦虑状态或抑郁状态,两者同时存在者为焦虑抑郁状态。调查引起FD患者精神创伤和心理障碍的不良生活事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