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分析我院三年来经临床证实的64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病变范围。采用Siemens Somaton全身螺旋CT。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层厚8mm,层距8mm。其中45例做了增强薄层扫描。结果 (1)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64例;(2)胰内单个或多个小斑片状无强化低密度灶8例;(3)胰内局限性高密度灶2例;(4)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混浊,肾筋膜和胃后壁增厚60例;(5)假性囊肿形成5例;(6)胆囊炎、胆结石35例;(7)胸腔积液3例。结论 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增强CT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急性胰腺的坏死、出血及其程度,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计算机断层扫描;临床价值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临床表现复杂,仅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常可漏诊。急性胰腺炎分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重,变化急剧,如不能及时正确诊断,将导致严重后果。CT是检查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不仅可以确立诊断还能明确病变范围及并发症有无,甚至可发现病因,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64例,男48例,女16例;发病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平均48岁。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进行性上腹剧痛,可放射到腰背部,伴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尿淀粉酶升高。半数以上有胆囊炎、胆石症或多年饮酒史。本组病例均经临床化验、腹腔穿刺、手术及 治疗随访证实。
1.2 方法 以上64例均用Siemens Somatom全身螺旋扫描机检查,扫描范围自肝顶部至双肾下极。扫描条件:120kV、100ms、层厚8mm、层距8mm。45例患者做了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60%泛影葡胺,剂量100ml。为避免加重病情,检查前不宜口服造影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空腹5~6h于扫描前30min服泛影葡胺500~600ml以充盈空肠近段,扫描时再服300~400ml,充盈胃和十二指肠,以便勾画出胰腺轮廓。
2 结果
2.1 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64例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体积增大,其中弥漫性增 大49例,局限性增大15例,局限性增大多以尾部增大为主。
2.2 胰内单个或多个小斑片状低密度灶8例 低密度灶边缘模糊,增强扫描无强化, 不增强的低密度灶跟增强的胰组织对比更加清晰。
2.3 胰内局限性高密度灶2例 呈点状和(或)小片状,增强后未见强化,与强化的胰腺实质相比呈相对等密度。其中1例与低密度灶共存,点状高密度灶混杂于片状低密度影之中。
2.4 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混浊,肾筋膜和胃后壁增厚60例 胰周低密度透亮的脂肪层消 失,左侧肾前间隙、肾周间隙及肾后间隙内见片絮状、弧形状水样低密度影。肾筋膜增厚,以肾前筋膜增厚为多而且明显。
2.5 假性囊肿形成5例 在复查的病例中,有5例形成假囊肿,1例在胰内尾部,4例在胰周,其中有1例为多发性。大小在直径约3~6cm不等,圆形低密度,CT值为5Hu左右,增强后显示其壁稍有强化,比较薄,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
2.6 其他 胆囊炎、胆结石35例;腹水1例;胸腔积液3例;肺炎1例。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其中以胆道疾病、酒精中毒及过分油腻食物等为多见。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争论较多。目前大家比较趋于一致的认识是胰管系统暂时或永久性的阻塞,导致胰腺分泌物突然释放于胰腺间质组织而引发的自溶性改变〔1〕。急性胰腺炎病理上分为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类型,临床上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症状重、变化快、愈后差、死亡率高。在CT问世之前,急性胰腺炎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及血或尿淀粉酶的检查,漏诊误诊常有发生。随着CT的广泛运用,目前CT的检查已成为急性胰腺炎重要的检查方法。